庆忌户籍改革青岛高考没有户籍障碍
本篇文章4901字,读完约12分钟
原标题:庆忌落户“适度控制”青岛高考没有户籍障碍
7月30日,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中)等部委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户籍制度的政策措施,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城镇常住人口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许多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移民和其他常住居民尚未定居,许多农业移民尚未享受到城镇居民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这给户籍制度带来了问题,并提出了改革要求。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指导全国各地当前和今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就《意见》的主要内容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坚决防止农民被“拉进城”
问:众所周知,户籍制度改革非常困难,困难在哪里?鉴于这些困难,改革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复杂的形势,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很难统筹安排。第一,中国人口众多,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大,难以平衡;第二,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长期以来一直与户口登记直接相关,难以剥离;第三,不同群体的发展愿望和利益需求各不相同,难以协调。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决定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政策,共同解决关键问题。
对此,《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应把握的四个原则:一是坚持主动、稳健、规范、有序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要立足于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预期,不要急躁冒进,必须防止不切实际的急功近利。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的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职业发展方向。我们不应该采取强制措施。我们应该让群众选择是否进城、何时进城、进入哪个城市,坚决防止农民被“拖进城”和“落户”。第三,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根据中央政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安排,各地要因地制宜,不分配指标,不增加层数,给地方政府留有空的空间。第四,统筹规划,提供基本保障。要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由以户籍人口为主向以常住人口为主转变,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亿农村人口将实现“市民梦”
问:这次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意见》提出了2020年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进一步调整户籍政策,力争实现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居民在城镇落户;稳步推进覆盖全体常住居民的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解决城镇就业人员和未落户人员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第二,基本建立新的户籍制度。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籍制度,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基本建立以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以常住户口登记为基本形式的户籍制度,建立全国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整合共享。 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问: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已经实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你有把握实现这个目标吗?
答:实现约1亿人在城镇定居的目标非常重要。目的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梦”,融入城市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已经宣布了这一发展目标,户籍制度改革也应该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并提出同样的目标。实现约1亿人在城镇定居是整个国家的总体预期目标,这是一个大致的数字,可以多也可以少。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应该说,这也是一个现实的目标。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对政策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存量和增量、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认真测算了未来几年的城市定居总人口。实现这个目标是十分肯定的。
中小城市放开了对特大城市的控制
问:《意见》对“全面放开城镇和小城市定居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定居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定居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做出了具体规定。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点?
答:完全放开对定居城镇和小城市的限制意味着基本上没有门槛。只要群众有意愿,有合法稳定的住所,甚至租房子住,他们就能安定下来。
有序放宽中等城市的定居限制意味着门槛更低。只要你有合法稳定的工作和合法稳定的居住(包括租赁)条件,你就可以有序地排队并有定居的意愿。
合理确定大城市的定居条件意味着降低门槛。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有利于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资源节约,但远远不够。中国大城市的情况不同,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可能性,其安置政策也应不同。城市人口在100万至300万的城市仍有开发空的空间,居住条件可尽可能放宽。城市人口在300万到500万之间的城市,要适度控制居住规模和速度,防止人口过快增长,居住条件要更加严格。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政策取向。目前,一些特大城市,特别是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压力很大,无法消化,也无法扩大人口规模,增加新的负担。首先,要严格执行户口迁移政策,完善现行定居政策。我们要坚持“一城一策”的方针,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积分结算制度,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解决结算问题。登记人口比例较低的城市应逐步提高登记人口比例。其次,特大城市要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合理疏散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引导人口进步,使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等城市实施了积分制,并正在积极探索。该《意见》明确提出,在特大城市实行积分制,在300万至500万人口的大城市统一实行积分制,并总结了各地的经验和做法。北京等地将按照中央政府精神,认真落实并适时推出本地积分结算系统。
居住证制度是一种过渡性安排
问:中国实行了户籍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为什么要建立居住证制度?何时在全国范围内出台居住证制度政策?
答:建立居住证制度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已经在城镇工作和生活但尚未定居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居民。
公安部在总结当地实践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目前,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和公安部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广泛听取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国务院批准。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今年将颁布《居住证管理办法》。
问:《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农村产权、金融保障等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你怎么理解这个?
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户籍制度改革要与相关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相协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户籍政策,公平有序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居民在城镇落户问题,确保他们与当地常住居民充分平等地享有同等待遇;要共同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由以本地户籍人口为主向以常住人口为主转变,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在子女教育、就业支持、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逐步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保护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居民的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农村产权和金融保障等配套政策,完善法律法规,落实金融保障。
消除治疗差异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意见》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取消蓝印户口及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了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这意味着农村婴儿和城市婴儿没有区别,这标志着城乡人民的团结,打破了几十年来城乡分割的户籍障碍,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建立与城乡统一户籍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土地和人口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户籍制度统一后,不再根据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区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而是根据居住地区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根据职业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当然,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消除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现有的待遇差距,需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土地确认、登记和发证,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入分配权。
问:意见建议建立和完善全国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请向我们简要介绍当前的工作进展。
答:建立和完善常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快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根据中央对四大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的部署要求,公安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国保监会等部门参与,大力推进全国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目前,项目总体进展顺利。根据该计划,人口信息共享服务将在年底前向所有合作建设单位开放。文字/新华社/中国政府网(签名除外)
整理
300多万城市居民在庆忌定居,“受到适度控制”
记者查阅了2013年17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山东大部分城市人口在100万至300万之间,符合《意见》的规定。"合法稳定的就业已达到一定年限,并具有法律稳定性."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一定年限的户籍(含租赁)人员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共同生活的人可以申请当地常住户口。
济南和青岛的城市人口已超过300万,其中2012年济南市登记人口为606.6万,流动人口为192万。其中,主城区总登记人口为349.2万人。根据青岛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统计公报,截至2013年底,青岛市常住人口总数为896.4万人,新增人口中近90%居住在城市地区。其中,城市常住人口481.4万人。也就是说,尽管青岛的城市人口接近500万,但与济南一样,它将实施“适度控制居住规模和速度”的户籍政策。
公共报纸记者李兆会
高考没有户籍障碍
根据教育部副部长刘立民30日在国务院信息办关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说明,中国正在加强对随迁儿童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教育服务。30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山东高考政策打破了坚冰,初中入学考试不要求户籍。到目前为止,青岛高考没有户籍障碍;然而,你仍然需要提交一份居住许可才能上小学。
今年,我省首次实施了带农民工子女参加山东高考的政策。9536名参加夏季高考但没有山东户口的考生进入考场,934名参加夏季高考但没有青岛户口的考生进入考场。初中入学考试不需要户籍,所以在青岛没有户籍障碍。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10月以来,青岛市暂住证管理已退出历史舞台,公安部门不再继续办理暂住证,而是改为居住证。外来务工人员报名就读儿童小学时,必须持原件和公安部门颁发的《居住证》作为户籍证明。
户籍改革有利于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
7月30日上午,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提出,按照国家规定参加一定年限的城镇社会保险是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条件。我们认为农民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是有益的。到2020年,新的城市化计划的目标已经确定,行动已经开始。从今年7月1日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将开始实施。也就是说,鉴于广大农民工对参加城镇职工保险的关注,本暂行办法与此前出台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相衔接。根据中国政府网络
标题:庆忌户籍改革青岛高考没有户籍障碍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489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