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学生资助制度科学化规范化
本篇文章1833字,读完约5分钟
记者观察■我们的记者童童
如果学生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码不加屏蔽地直接公开,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显然会给学生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今后将不复存在。近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和规范学生资助宣传信息,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宣传工作,切实保护受助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通知指出,要清理逾期学生资助的公示信息。12月10日前,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应组织所辖市县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资助宣传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原则上,超过公示期的学生资助信息应从教育部门删除。以及所有的学校官方网站;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应当对本学校及所属高等学校(部门)的学生资助宣传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原则上,超过公示期的学生资助信息应完全从学校和学院(系)的官方网站上删除。对于公示期内的学生资助信息,必须删除公示信息中包含的所有敏感个人信息,如学生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和银行卡号码。
显然,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公众担心宣传对学生权益的严重危害,采取的措施是及时和适当的,至少可以尽可能规范和清理存量宣传,从而降低犯罪分子获取学生信息不当得利的风险。在记者看来,我们不妨把它作为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一个制度性环节。紧急清理和删除敏感信息以换取学生和社会的安全,至少可以为我国走向真正标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财政援助制度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
从制度建设的长远来看,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信息的公开。各地学校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坚持信息简洁、充分的原则,公布受助学生的姓名、学校、部门、年级、专业、班级等基本信息。,不公开敏感的个人信息,如学生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出生日期。
此外,通知指出,各省级教育部门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年”的通知》的相关要求,规范信息管理,结合当前检查工作,做好学生资助信息公示的自查自纠工作,督促相关市、县、学校建立和改革。以这次全面调查为契机,建立分级负责的长效机制,确保学生资助信息的安全和规范化,做好事。
由此可见,所谓分级负责的长效机制,就是要确保责任以人为本。毕竟,教育部的通知更有针对性地指出了高等教育中的学生资助。一旦对学生权益的损害需要问责,那就已经是对成人的损害,而问责应该放在首位。通知强调,教育部将在各地、学校对学生资助信息的公示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相关部门或学校仍存在学生敏感个人信息的公开问题,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通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等教育期间有必要公布接受者的信息。正因为高等教育补贴制度不同于义务教育,政府对高中学生的支持形式更多,如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这就限制了接受者履行合同精神和履行相关义务。然而,即便如此,学生的信息也不应以侵犯学生权益为代价,以不规范和不科学的方式披露。
记者认为,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经费体制进行梳理:在这一阶段的大学教育中,我国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国家入伍补贴、师范生免费教育、新生入学补贴、退役士兵学费、勤工俭学、校内奖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助、学费减免和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多元混合”经费体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中国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术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国家征兵资助、学校奖励资助和新生“绿色通道”相结合的资助体系。
不难理解,无论哪种筹资模式,都涉及到识别机制、分配机制和信息系统的建立。毕竟,掌握准确的信息对于获得准确的资金至关重要。另外,应该提醒的是,一直以来,宣传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或提醒受助学生避免拖欠学生贷款和骗取助学金的行为。即使对于这种行为,也有必要根据情况来处理。例如,采纳近年来专家的一般性建议,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个人和单位信用信息系统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国家层面保证了每年教育经费的快速增长。这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为了实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长远发展,经济反哺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显然愿意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当然,为了保证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规模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更有必要构建和完善资金政策及相关制度。至少,资本增长和利用机制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的关系。具体到补贴信息的科学安全公开,既要完善和利用好信用信息系统,同时也要加大努力减少简单公开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性。
标题:确保学生资助制度科学化规范化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667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湖南张家界:特色洞藏酒受青睐
下一篇:财政政策或延续积极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