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人借“电商之手”助老乡致富
本篇文章2203字,读完约6分钟
刘鹏飞的家乡是江西省宁都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07年毕业于九江学院商学院,他在浙江义乌创办了天妃孔明灯饰厂,但一年后,他将工厂搬回了家乡。此后,他利用孔明灯笼易学、易做、易普及的优势,在宁都县的许多乡镇和村庄,小孔明灯笼带动了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就业。随着刘鹏飞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孔明灯笼已经销往世界各地,并连续四年实现了全球第一产量。孔明花灯给当地村民带来的年收入最多超过3万元,可以说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一个乡镇,而电子商务也带动了整个孔明花灯产业链的扶贫。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将触角伸向农村市场,像刘鹏飞这样的归国人才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和农村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因为他们的参与,一个电子商务“沙漠”奠定了电子商务的根基;由于他们的宣传,村民们开始接触这个新事物,并从中受益;由于他们的行动,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农产品有了更好的出路。在中国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的示范县,有一群这样有抱负的年轻人。同时,着力培养地方人才,培育沃土,搭建平台,激活推动创新创业的动力,已成为示范县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老香棒老香
安徽省潜山县的陈娇也是一位返乡创业的青年企业家,她的家乡特色农产品“栝楼”是她创业的起点。2011年,她第一次在空县城开了一家专卖店,她在业余时间上网时得知了开淘宝店的机会,然后自学了网络知识,注册了一家淘宝店,开始了网上网下联动销售之路。陈娇没多久就尝到了甜头。那一年,网上销售额达到了87万元。同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注册了“九点”牌瓜蒌籽。
随着创业的成功,许多村民都来陈娇学习,她非常愿意传授自己的经验。2013年,她举办了第一期网络创业培训课程,共分四期,有220名学员参加,并开发了许多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优秀网上商店和经销商。陈娇对千山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贡献不止于此。2014年,为了稳定栝楼种子的供应,九电公司开始发展栝楼种植,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动员周边群众共同种植栝楼。公司与其成员签订了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和销售的协议,这不仅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为公司的供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黑龙江省明水县的乔伟琪和陈娇一样,不仅在家乡播下了电子商务的种子,也为家乡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做出了贡献。201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的乔伟琪找到了一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但2013年他毅然回到家乡创业,理由是他希望通过电子商务消除家乡的农副产品质优价廉的现象。2015年,乔伟琪的淘宝店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他动员村民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以规模、组织和标准的形式种植粮食。合作社还引入了农业保险,提高了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筑巢引凤
一方面,有理想、有责任的年轻人为了家乡的未来主动回国,参与电子商务创业,并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正在优化创业环境,提供舞台,创造机会,营造电子商务氛围,吸引人才回流,培养地方电子商务人才和企业,激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持久动力。
江苏省遂宁县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在完善政策、规划和要素支持的基础上,启动了“万人培训”,先后培训了4万名农民为电子商务群体输送人才。遂宁县在培育沃土的同时,加强硬件、数据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行政分权,不断加强金融支持、证照办理等商业服务,推进“三证合一”工商登记改革,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开了绿灯,降低了门槛”,为农民网上创业提供了便利。
江苏省东台市还重点加强创业培训,提高电子商务创业技能。除了引进创业人才外,我市还创建了多层次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新模式,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举办16期电子商务创业培训课程,培训4000多人,累计从事电子商务创业2700多人。
其中,五里镇光山村的几十名妇女探索了一条利用外国产业发展当地电子商务的道路。他们常年驻扎在常熟服装城进行服装选择、包装和配送,而他们住在光山村的亲戚朋友则在家开网店,负责接订单运营和售后服务。这样,全村开了378家淘宝店,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和克右中旗,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也是以培育本地化的电商为目标。鉴于当地蒙古族人口比例较高,通过搭建平台、引进“外脑”和培养“内脑”,实现了“内脑”与“外脑”的结合,实现了企业与个人的合作,实现了创业与就业的同步。
在引进“外脑”方面,首先在科优中旗建立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并引进了神州迈克迪、内蒙古创科、内蒙古嬴政等“外脑”落户基地。逐步搭建起涵盖前期投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交流的高端创业要素聚集平台,在全旗掀起创业创新热潮。
在培养“内脑”方面,内蒙古嬴政电子商务服务社选择了5名在本地区具有蒙汉双语表达能力的大学生,利用嬴政电子商务服务社的农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后孵化项目,以“实际操作+孵化”的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与神州迈凯迪、内蒙古创科等专业电子商务培训孵化团队合作,在当地人才储备中心挑选了38名具备蒙汉双语技能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业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后孵化培训。结果,该旗成功培养了第一支具有电子商务实践经验和教学培训能力的蒙汉双语电子商务讲师团队,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因语言交流障碍而难以推进的问题。自2015年以来,科友中企与讲师团队共举办了21期电子商务普及、推广和精英培训课程,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
标题:返乡人借“电商之手”助老乡致富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98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百果园打响生鲜“新零售”第一枪
下一篇:零售业亟需供应链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