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亟需供应链标杆
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中国零售额的增长率持续下降。根据中国连锁加盟协会发布的“年度中国连锁百强”,2016年百强企业的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5%,为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销售负增长的企业有34家,比上年增长3家。目前,零售企业普遍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更加关注如何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物流供应链整体水平较低,缺乏供应链标杆指导。
针对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中国连锁加盟协会供应链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16/2017年中国零售供应链kpi报告》,结合凯都消费者指数,重点关注零供应企业普遍关注的供应链节点和关键环节,尤其是超市销售的四类商品(不含便利店)。包括饮料(酒精类商品)、清洁产品、常温乳制品和2~6摄氏度的乳制品(供应商订单满意度、配送中心库存周转天数、电子数据交换完成订单的供应商比率、供应商接收预订比率、应用信息系统预订比率和消费者转换率),并邀请甲骨文全球零售部的顾问结合实际案例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解读,为零售企业改善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得出的行业kpi(关键绩效指标)将作为特定行业类别供应链运作的基准,帮助连锁零售企业和快速消费品企业了解当前行业整体水平,锁定自身供应链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本次调查覆盖了近100家连锁零售企业,抽取了39家有代表性的样本企业,得出以下结论:就订单满意度而言,零售企业的跨领域规模越大,相应的订单满意度越低;从配送中心的库存周转天数来看,区域连锁零售企业的运营和维护最好,但企业之间的运营和维护差异较大;在完成订单的电子数据交换方面,省、自治区、直辖市连锁零售企业运行良好,而全国连锁零售企业亟待升级;在供应商接收预订方面,发货通知和接收确认单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就应用信息系统而言,零供应系统的对接还很遥远;在供应商方面,乳制品(包括常温乳制品和2~6摄氏度乳制品)不需要调整供应链服务水平,饮料和清洁产品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协调;在消费者方面,整个行业需要重新调整其品类管理策略,制定更有效的消费者应对策略。
甲骨文零售行业专家表示,商品短缺对消费者的转化率有很大影响,而改善这一指标的重点是做好品类管理。品类管理的诀窍是在商店有限的可用空空间中分配最广泛的品类以吸引目标顾客,并平衡SKU数量和实际库存以确保适当的库存水平。先进的零售系统可以自动测量客户数据并显示“决策树”。同时,系统将需求转移和科学预测相结合,给出预测的商品销售量,调整供应链中的实际库存和订单,确保顾客喜爱的产品随时可用。
标题:零售业亟需供应链标杆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98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返乡人借“电商之手”助老乡致富
下一篇:2017嘉定跨境电商高峰论坛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