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贸区积极创新释放经济活力
本篇文章1893字,读完约5分钟
近日,记者从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和两江新区了解到,截至7月9日(自由贸易区100天),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有304个项目落户,合同金额1824.9亿元。全区新增企业6492家,其中内资企业6386家,外资企业106家。与同期其他六个自贸区相比,重庆自贸区新增企业数和新增外资企业数均位居前列。
据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相关人士透露,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吸引外资、经济活力和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外,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在积极探索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促进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每天有60多家公司入驻
自由贸易效应对重庆投资促进的积极影响日益凸显。重庆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通过实行政策和项目双轨制,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采取联合投资、专业投资、精准投资和合作投资等方式,吸引了大量各类市场主体和资本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
据统计,重庆自贸试验区同期共吸引外资企业106家,注册资本7.75亿美元,在7个自贸试验区中排名第二。“重庆虽然地处内陆,但区位优势明显,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各方面的优势都吸引着企业前来投资和扎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所秘书长陈印说。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承载区,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带来的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效应,努力吸引投资。截至6月底,两江自由贸易区范围内正式签约项目118个,投资额726亿元。
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绿平表示,招商引资仍将是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最近,两江新区出台了四项“金十”招商引资新政策,涉及先进制造业、金融业、总部经济和科技创新四大产业,掀起了重庆保税区的第二波招商热潮。
据重庆自贸试验区办公室相关人士透露,重庆自贸试验区将在飞机融资租赁、金融、高端制造业等诸多领域发挥实力,努力将招商引资推向新的水平。
企业注册时间已缩短至3天
据重庆自贸试验区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企业在自贸试验区成功注册只需通过受理-审核-发证三个流程,其中审核流程主要包括名称验证、企业申请表及申请材料提交、发证通知注册通知等。国内、国外和合资企业的一般登记可在72小时内完成。
此外,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各区、重庆海关、国税等单位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促进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
以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两江地区为例,先后出台了《两江新区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实施意见》和企业注册、项目建设管理并联审批等绿色通道服务。企业注册审批期限为2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多认证融合”改革全面实施,“五认证融合”实现100%全覆盖。截至2017年6月,新区共有37,700家“五证合一”企业;重庆关区通过建立丰富的商品数据库,实现了特殊关区企业的独立申报,自动审核率达到98.1%;允许企业独立计算周期内的业务数据,通过自行申报纳税的方式进行纳税,减少了企业核销操作的工作量和时间三分之二...现在单笔业务的处理时间已经从原来的2-3天变成了一次性网上结算。此外,两江新区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共办理了8.03万项业务,网上业务置换率为60.2%,纳税人往返税务所的平均时间减少了一个多小时。
探索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在第三批自贸区总体规划确定的683项任务中,重庆自贸区需要完成7项重大改革政策和151项改革措施。“重庆的个性化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二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据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相关人士透露。
在重庆的实践路径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重庆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多式联运物流体系,重点是建立“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支持体系,并探索制定土地交易规则的话语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港口服务辐射功能。
在通关机制方面,西永综合保税区的创新得到了认可。综合保险区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对多个进出境R&D原型实施免于强制性认证监管制度,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产品开发、测试和定型,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同时,西永综合保险区仍在探索国际铁路邮政、国际铁路供应链金融、国际铁路外贸综合服务和国际铁路冷链进口的新规则。“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机制体制改革,深化负面清单管理和口岸开放,重点抓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两大任务,推进自贸区建设和中新示范工程的实现。新的突破。”重庆保税区两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中新已签署90个示范项目,总金额约197亿美元,其中39个项目已落地,总金额65亿美元。
标题:重庆自贸区积极创新释放经济活力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86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