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冰川遗迹被宣布为地质公园
本篇文章3134字,读完约8分钟
崂山到处都可以看到石头河、堆积的石头、飞石和U形山谷。青岛当地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形成的吗?从小就喝崂山矿泉水,品尝崂山茶,从春天开始每年都吃甜樱桃,但是谁知道它们为什么出名呢?这一切的奥秘在于几百万年前的冰川遗迹。
为期4天的第二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昨天在青岛结束。与会专家认为,崂山发育了中国东部最典型、最系统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等国内外罕见的地质遗迹,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普遍的教育价值和审美观赏价值,完全有资格申请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
崂山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巨石
9月21日,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崂山风景区管理局、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环境专业委员会地质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在青海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和干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近7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就中国第四纪冰川和环境变化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重点是崂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学术讨论。
第二天,与会专家前往崂山风景区,探索崂山的地形和古冰川遗迹。
专家们第一次来到崂山的华严寺景区,离进入景区不远。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指着左上的山说:“山顶上的沟壑是冰碛地貌,山上的巨石形状随处可见。这是冰川地貌的典型代表。”记者朝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这些巨石组合成一组,堆或堆,站或立,巨大而圆,气势磅礴。
“如果你能在凌空的情况下俯瞰这个区域,你会发现石阶完全建在一个‘大坝’上,这个‘大坝’也被称为侧槛,这些巨石被称为大石块。”许邢勇解释说,巨石是冰碛岩的总称。崂山古代冰川巨石的大小差异极大,有的只有拳头大小,有的比房子还大。一些发现的崂山巨石在山顶上,而另一些进入黄海形成小岛,运输距离可达几公里。“庐山中大量飞石是冰川逐渐融化时,石头在不同地方搬运和沉积而成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曾·文曲教授指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路边石头组合在一起,红色和白色,大和小,并告诉记者,这两种石头在质地和颜色上是不同的。上一层是冰川长距离运输时形成的独特景观,融化后落在下一层。“这种景观非常罕见。当你仔细观察时,会有许多奇妙的发现。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u形石头河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
在一个岔路口,沿着那罗延山洞的方向上山,来到一座石桥。一条“石头河”迎接记者。向远处的山谷望去,散落的巨石被深绿色的松树覆盖着。这些巨石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它们不是不规则的。当你仔细看的时候,它们显示出“U”的形状。是什么力量驱使大石头滚下来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杨大源指出,崂山土壤贫瘠,集水面积小,周围山顶没有大的水源,没有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这些大石块中的一些重达100多吨,远远超过了水的“承载”能力。同时,这里的“石头河”非常符合冰川搬运的典型特征,有两种不同岩性、不同颜色的石头堆积在一起。白石主要是钠长石,是从老顶附近运来的,而红石主要位于崂山东侧。两种不同颜色的石头岩性不同,不应该一起出现。这只能用冰川融化和岩石滚动来解释。
“山谷的走向就像一个‘U’,这是一个由冰川侵蚀和扩大形成的槽谷。如果是泥石流,它只能形成“V”形,这也是冰川地貌的有力证据。”杨教授说,冰川在占据了以前的山谷之后,不断地磨损着谷底和谷壁,把原来的山谷变成了抛物线形的横截面。冰川融化后,这些石头留在了这里。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教授赵松岭说,正是这条壮丽的“石头河”让每个人对研究崂山的古代冰川活动都充满信心。洪水和泥石流确实有“搬运”的功能,但崂山没有被洪水冲刷的地貌特征。因此,他推测,一亿多年前,崂山最原始的山峰可能是圆形的,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川。许多巨石和泥土曾经隐藏在冰川中。随着重力因素的不断运动,在冰川慢慢融化后,这些巨石像“轻轻地”掉在这里。另外,根据我们的研究,崂山第四纪古冰川沉积物孢粉组合中云杉和冷杉的含量较高,部分样品中冷杉的含量超过13%,反映了冰期的寒冷气候。末次盛冰期之前,中国东部曾是寒冷潮湿的气候,完全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赵松岭教授指出。
在冰层上盖房子就像泰山一样稳定
除了崂山东侧的华严寺,从黄山社区到洋口,绵延10多公里的巨石滩和伸入大海的古冰舌共同构成了崂山独特的冰碛海岸。"这是中国大陆海岸线超过18000公里的唯一冰碛海岸."徐研究员指出。巨峰树竹岭有冰碛堤、最终冰碛、冰川拖曳等冰川地貌,北九水风景区有悬边冰碛、漂石搬运、漂石、冰库等冰川地貌。参加会议的专家也到这些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事实上,崂山几乎所有的寺庙和村庄都建在冰川上。我们通常看到的冰川非常清晰。事实上,它们充满了土壤和石头。冰川融化后,形成了大面积的冰沉积物,这对挖掘土地和建造房屋非常有帮助。虽然从侧面可以看出土层中的石头大小不一,但房子是建在上面的,而且像泰山一样稳定。原因是冰川有巨大的重力,压实的沉积物非常稳定。”徐研究员表示,此外,冰川冰碛富含矿物质,崂山茶和樱桃种植在冰川冰碛上,自然口味各异,营养丰富,崂山矿泉水富含矿物质,与古冰川关系密切。
经过野外考察和学术交流会的热烈讨论,大多数专家认为崂山发育了典型而系统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保存了系统的第四纪冰川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然而,一些专家认为崂山的泥砾混合堆积和不同地方搬运的巨石是洪水或泥石流造成的。
科学研究帮助地质公园申报
■影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研究中心研究员钱芳教授表示,崂山作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国内外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和白垩纪海相地层的典型剖面,尤其是中国东部最典型、最系统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普遍的教育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完全有资格申请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申请国家或世界地质公园对提高崂山的科学素质和内涵,保护崂山地质遗迹,提高崂山乃至青岛的知名度,建设国际标准的旅游度假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崂山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有必要尽快启动国家地质公园申请,组织专家进行补充调查,查明地质遗迹资源,尽快申请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申报规定,第一步应该是申请省级地质公园,我们会在今年年底前提交。只有在申请成功两年后,你才能申请国家级,两年后你才能申请世界级。按照这个时间要求,庐山最早要到2017年才能完成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徐研究员自信地说,除了对冰川遗迹的考证,崂山还有非常丰富而独特的花岗岩地貌,还有南北板块碰撞后形成的崂山绿石,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探险推断,崂山古冰川至少在20万年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它在700万至8000年前,有人认为它在100万年前。
第四纪冰川研究史
■新闻记忆
1894年,英国地质学家盖柯首次提出崂山存在古冰川遗迹,但在当时国内外风雨交加的中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提出的第四纪冰川理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古冰川存在于以庐山和黄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地区,这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他提出庐山冰川可划分为三个冰期,最老的是早更新世规模最大的鄱阳湖冰川,其次是早中更新世的大沽冰川,较新的是晚中更新世的庐山冰川,规模已大大缩小。后来,有学者提出晚于庐山冰期的大理冰期属于晚更新世,以云南大理苍山的冰碛为代表。这样,第四纪就有了上述四个冰期。
冰川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第四纪冰川,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普遍的现实意义。
标题:崂山冰川遗迹被宣布为地质公园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710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