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本篇文章1749字,读完约4分钟
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和重塑世界经济结构。业界普遍认为,掌握信息技术意味着掌握竞争力和话语权。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伟最近在201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创造型转变。
数字如何“增强”实体经济?过去几天,来自部委、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创造新的动能
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向导,但地图也可以作为“智能向导”和“司机助手”,提供个性化的旅行体验和驾驶“体检”。百度副总裁郑子彬表示,百度以地图为入口,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创造各种场景,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无人驾驶的出现颠覆了交通方式;引入大数据的零售业变得更加“聪明”和“体贴”;步入“云”制造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定制……信息技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新的模式和新的格式,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研究表明,数字化每增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长0.5%-0.62%。依靠数字革命,在工业机器人、无人驾驶飞行器、智慧和老年人保健领域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消费和生产市场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之一,推动单点技术和单一产品的创新,加快多技术集成与互动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共享经济等新模式迅速涌现。
“数字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也是全球范围的特点。”苗伟表示,中国将建设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新型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向数据驱动的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制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推进重点行业能效领先计划,鼓励和引导数字经济。
煽动股票转换
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不仅关注增量,还引发存量转换。
制造业是其中之一。“在数据洪流中,许多似乎与‘数字’无关的行业正在迎来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机遇。”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表示,英特尔和华为将边缘计算引入机器人,可以大大缩短生产线切换时间,越来越多的工厂实现了柔性制造。
通过拥抱“数字”和步入“云”,中小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机会。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亮在“2017中国ict企业家大会”上表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航天信息开发了一个金融服务平台,网上申请信用贷款的企业可以实现一分钟审批和快速贷款。
此外,通过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的模式逐渐增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重点制造企业“双创新”平台的普及率接近70%,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模式日益丰富,中小企业活力增强。
苗伟表示,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项目,选择约100个试点示范项目,加大原材料、设备、消费品、电子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的推广力度。此外,支持一批制造业“双创新”示范平台,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培育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网络化生产模式。
建立坚实的数字基础
为了释放数字红利,尤其需要建立一个数字基础,建立一个技术、设施和安全的“铁三角”。
首先是网络供应能力。苗伟表示,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启动一系列战略行动和重大项目,加快100兆宽带普及,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实现4g网络覆盖面和速度的提高,移动通信平均资费的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成本的降低。
在推进移动通信升级中,苗伟提出加快信息领域核心技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5g的开发应用、产业链的成熟和配套保障,弥补5g芯片、高频器件等行业的不足。推动在2018年形成全球统一的5g标准。
网络安全是底线。“要发展数字经济,我们不仅要努力实现更广泛的数据共享,还要确保最大限度的数据安全。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两大挑战。”于亮说道。
针对安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加强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推进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和虚假号码治理,构建全方位综合安全体系。
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许多互联网公司、专家和学者呼吁净化市场环境,结束不公平竞争。
苗伟提出,2018年将推动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建设。
标题:数字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63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