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新闻信息网”,我们每天实时更新播放与青岛相关的重要新闻、城市公益宣传标语和天气预报以及经济信息、生活资讯等资讯,是世界了解青岛、青岛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页 > 青岛新闻 >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秦道更新时间:2020-09-29 03:00:05阅读:

本篇文章2867字,读完约7分钟

德阳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核电转子吊装设备

数据图

2015年8月,中央政府决定依托绵阳、德阳、成都在四川开展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德阳作为中国核心区域之一和主要装备制造基地,坚持以综合创新改革为“一号工程”和重中之重,以打造“两个名片、两个示范”为战略目标,以“九大清单”为总体导向,大力推进智能装备制造关键技术和主要装备制造领域军民融合发展。 深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国家示范基地建设。 去年,德阳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32.5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开启了德阳未来改革创新的新路。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

德阳全力推进自主创新,力争攻克和突破四大领域的204项关键核心技术。

四川宏华石油与西南石油大学突破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共同攻关,成功开发页岩气中深井钻机等关键技术;整合中国重耳、思远重工等相关企业,成功开发世界首台矩形掘进机;中国双万航“高温合金大型烟气轮机涡轮盘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四川宏华石油开发的“新一代深海浮式钻井系统及其核心技术”等海上油气钻采设备,拥有多项突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空白的技术。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东方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突破航空空和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汇集了清华、中科院和四川大学的三位顶尖院士,成功建立了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气轮机用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自主开发了50mw重型燃气轮机,填补了国内核心技术空白,空白华重耳自主开发了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 为国内大型飞机c919提供起落架等大型模锻件130多件,占整个飞机锻件的70%。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突破清洁能源核心技术,推动沈东新能源“aluminum-空燃料电池”等30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率先实现世界金属(铝)燃料电源和动力电池产业化。产品已被中国塔购买作为基站电源;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汽轮机“华龙一号”低压转子,一举站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制高点;依托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600875),核电设备产业基地深入建设,被联合国授予“清洁技术和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称号。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突破石墨烯应用技术,努力打造石墨烯试点示范基地。投资7400万元、占地80亩的孵化标准厂房和展览中心已经开工建设。设立2亿元石墨烯产业基金,研发10个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导热硅胶垫、防腐涂料、硅碳阴极材料等应用产品。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国防和民用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成果共享

德阳充分发挥军地科技资源优势和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出台12项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政策,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拓宽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的发展渠道,在民企资质认证、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1+n”驱动发展模式、军转民等改革任务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有500多家军工生产企业和55家“民军”企业。2016年,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产值达到1300亿元。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创新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的战略机制,积极对接12个中央军工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实施10个“民进军、军转民、军民共享创新技术资源”重大项目,组织明日航天等12家企业与军工单位合作,形成国防与民用技术开发集成的五大产业联盟。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为加快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项目建设,四川省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重点项目中已纳入明天航天外壳中心建设项目、航空空航天大型复杂结构件智能数字化车间项目、航空与泰航空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等14个重大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项目,目前已完成2个项目。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共享国防和民用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国家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形成“互联网+装备制造与生产”模式,打造德阳装备制造产业云,入驻企业2300多家,共享资源3400余种,提供服务资源400余种。四川宏华石油“智能钻机试点示范”和东电“线圈智能制造车间”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型应用示范项目。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工业界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加快成果的应用

德阳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推动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

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联合实验室、中试基地、成果应用转化中心等11个平台,形成燃气轮机、油气钻采、石墨烯等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德阳拥有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5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以上孵化器24个,孵化企业(团队)806家,总面积352,600平方米。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德阳申请专利10599项,同比增长100%;申请发明专利4062项,同比增长162%。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30余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资助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57个,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0个。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着力培育高端成长型产业,实施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60个重点产业项目转型升级。2016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155家,技术改造投资366.2亿元,居四川省第三位。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人才新政培养伟大的乡村工匠

德阳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建设,培养了一批“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的大国工匠。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唯一的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大力建设领军人才队伍,引进创新人才“1+3”政策,建立全面创新的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设立4亿元专项资金,实施“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先后引进了15名国际专家、两所院校的16名院士、400多名国内外高级专家和3名大国工匠。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大力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政府、行业、科研的办学模式,创新“校内工厂”和“工厂中校”培养模式,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快技术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四川装备制造业教育联盟、四川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等六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覆盖400多所职业院校、行业机构及相关企业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与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领先国家合作,借鉴“双元制”办学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引进国际职业教育理念、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培养人才。400多人通过了欧洲核电设备焊接资格认证,成为“国际工匠”。四川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德汽车学院和四川工程技术学院中德KUKA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学院每年培养5000名人才。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总结经验,加快复制和推广

德阳在推进综合创新改革试验中,坚持“探索、实践、总结”的理念,加快提炼可复制、可推广、可总结的经验。德阳已经形成了20条成熟经验、14条加速总结经验、14条探索储备经验和18条学习经验。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其中,探索专利质押融资贷款模式在全国推广复制;四川省推进以首席技师为标志的高技能人才代际传承模式和创新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智能制造集群、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得到国务院的通报和表彰;探索“中国二元模式”改革大型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的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十大典型案例之一;高职院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经验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被评为四川改革转型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人民日报》(2017年10月30日,第15版)

标题: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18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青岛新闻网介绍

青岛新闻信息网于1998年7月份创刊,具有访问量高、技术力量雄厚、访问快捷、安全性高、原创内容多、应用创新多等优势,以“权威、准确、实用”的特色,主要为网民提供青岛新闻、社区、房产、汽车、旅游、健康、婚嫁、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等实用青岛新闻,是海外读者、媒体和商业网站转载、获取、了解青岛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青岛市各类外语宣传信息的集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