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视角:在新时代触摸“未来农业”
本篇文章1457字,读完约4分钟
十年前,当展望中国经济时,一位外国投资者直言不讳地表示,他对中国农业持乐观态度。现在,站在首届全国新型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的展示平台前,我只能看到“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如机器人采摘黄瓜(300024,诊断库存)、猪脸远程识别、云库存管理、田间测土配方施肥等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中国农业的发展不再愚蠢,但也证实了投资者的断言。
通过这个沸沸扬扬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未来农业的六大趋势已经显现。
粮食(000061)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水平全面提高。虽然我们不追求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但我们必须巩固和提高我们的生产能力,牢牢把握我们手中的饭碗。从战略上讲,我们必须坚持把粮食储存在土地上,把粮食储存在技术上;从战略上讲,要重点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领先水平全面提高。将现代生产要素、商业模式和发展理念引入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完善“三权分立”路径,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集约化和组织化水平。
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高。加强现代种业、智能农业(000816)、农业机械设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突破一批能够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产生革命性影响的世界领先的主要品种、共性关键技术和现代装备,力争到2020年完成新一轮主要农作物品种升级。
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水平全面提高。这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增效节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农业共享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食品是人民的头等大事,质量和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一场硬仗。坚持“生产”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快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提高抽样检验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稳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抓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给充足的历史机遇,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奠定坚实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和突出环境问题治理的重点突破,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如此艰巨的任务必须依靠农村农业农民的创新和创业来提供动力。据统计,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农业建立了1096个农村双创新园区和41个现代农业工业园区,组织3万多人参加农村双创新项目创意竞赛,每年培养100多万农村双创新人才。目前,中国有1272万新型职业农民,比2010年增长55%。可以说,农村双创新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和历史趋势。
新技术、新资本和新管理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村的发展模式。是时候彻底改变中国农业的传统面貌了。只要我们坚持扎扎实实的开拓工作和稳健的改革,我们就能真正把农业打造成先行产业,把农民打造成有吸引力的职业,把农村打造成安居乐业的家园。
(作者是本报经济社会事务部记者)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1日05版)
标题:一线视角:在新时代触摸“未来农业”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84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