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亿到期逆回购被超额对冲
本篇文章139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张钦锋)10月最后一天,央行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流动性净释放。据悉,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31日推出了3000亿元人民币的反向回购操作,包括7天1400亿元人民币、14天600亿元人民币和63天1000亿元人民币,充分对冲了今天到期的2200亿元人民币的反向回购,实现净投资800亿元人民币,连续第四个净投资。市场人士表示,本月底,暂时的流动性吃紧局面难以根本改变,但央行近期的一系列行动仍明确指向保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预计下个月流动性吃紧局面将逐步缓解。
10月30日,央行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omo)实施净投资,但难以满足机构的强劲需求,市场资金持续吃紧,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上升。
30日,市场资金继续紧张,资金供求压力继续加大。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交易员表示,昨日上午,大银行没有完全整合,甚至一些大银行也在整合资金。资金压力增加了。就短期资金而言,机构直接申报限价整合,但整合仍有难度;下午,对整合的需求继续强劲,市场收盘时,许多机构仍在顶部借款。总体而言,昨日市场资金继续吃紧,各机构对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非常感兴趣。能在两天到七天之间跨越一个月的资金是“热蛋糕”,但融资很少,长期资金供应不足,导致交易量很少。
就货币市场利率而言,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回购利率昨日全面上升。根据货币中介的公告,10月30日,隔夜回购利率(r001)上升了近11个基点,达到3.01%,回到3%的关口之上,7天回购利率(r007)上升了23个基点,达到3.83%,14天至2个月回购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至于存款机构,昨日的隔夜回购利率(dr001)上升了2个基点,至2.78%,而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dr007)上升了近10个基点,至2.96%。
据业内人士称,dr系列回购利率上升表明当前基金处于系统性压力之下,而R系列的明显波动表明非银行机构融资的困难和昂贵是市场利率上升的重要驱动力。
这一轮资金紧缩始于10月份的纳税。一些交易员表示,纳税期在10月下旬,目前的纳税刚刚过去,资金尚未收回,旺季即将结束,因此资金继续吃紧。
交易员进一步指出,10月份的财政收支可能超出预期表现,这使得各机构对央行的流动性有很大需求。此外,本周央行大量流动性工具到期,加剧了市场的谨慎态度。数据显示,本周到期的反向回购和mlf总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这增加了月末和月初的流动性不确定性。事实上,央行流动性工具对流动性的最终影响需要结合央行的对冲操作来考虑。在不久的将来,中央银行将进行净投资。然而,一些交易员认为,短期市场紧张加剧了流动性波动。
短期来看,月末资金短缺不太可能明显缓解,不利因素会在月末后有所减少,但仍有大量反向回购到期。本周,政府债券的发行也有大量的支付,保持资金稳定的压力持续存在。预计央行将维持必要的公开市场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自10月份以来,央行不仅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还进一步丰富了反向回购操作周期。在保持总体流动性基本稳定、适度的同时,注重满足不同期限机构的流动性需求,特别是基于新一年和新一季产生的中期流动性需求。央行的一系列行动仍明确指向维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自10月以来,资金相对稳定,除下半年资金略有紧张外,没有明显变化。从回购利率的平均水平来看,10月份以来r007的平均值为3.33%,比9月份的3.47%低近15个基点,处于下半年以来的较低水平。
标题:2200亿到期逆回购被超额对冲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22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