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创新驱动先导城市 用改革推动成果转化
本篇文章991字,读完约2分钟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成都制造的羽毛球机器人(诊所单元,300024)。
张世波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成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综合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窗口”,系统推进综合创新和改革的“一号工程”,以建设充分体现新的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型试点城市、提升西部科技中心功能的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近年来,成都诞生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中国首架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航,机头、通讯和导航系统全部在成都制造;中国第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BOE成都生产线正式投产;西门子在成都追加投资,建立了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R&D中心(成都)和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成都)。
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应用
8月底,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毗邻的中电陈坤公司首席执行官朱正在对该公司开发的“鹰眼”定位芯片进行人工测试。朱透露,该芯片已被一家大型手机制造商用于生产线。
鹰眼室内定位技术的知识产权属于朱老师所在的研究团队。然而,“三权”改革,即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给鹰眼带来了生机。根据改革政策,项目的主要科研人员可以将10%的技术股份转让给学校,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保留教师职位的同时进行试水和创业。
现在,鹰眼室内定位的精度和速度都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市场开发正如火如荼。该公司的估值已达到4亿元。
今年7月,成都市出台了“50项新产业政策”,继续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承担了高校科技成果的外溢转化,并提供了高达1000万元的引导资金。在政策红利下,朱开始了新的突破——针对“集成电路微电子”的方向,他向学校提出联合开发。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支持9名国家“千人计划”和“成都人才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以技术、项目和资金在成都创办企业,支持32名高校科技人才在成都创办企业,支持21名成都市高校教师为企业提供兼职服务,增加12名市属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企业工程博士(硕士)生。
8月29日,成都举办了第一批荣成市人才绿卡和荣朴计划专家认证仪式,并向两所院校的296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四川省专家、荣朴计划专家发放了荣成市人才绿卡。
中国科学院院士、成都市科协主席、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万明表示,“荣成人才绿卡”在获得“荣成人才绿卡”后,为专家提供了医疗、教育、出入境、居住便利等20多项实实在在的服务,领先于其他地区。
7月,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这是成都市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效益最大、支持力度最强、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
政策体系的构建激发了创新主体的活力。根据全球智库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海归就业和创业调查报告》,成都是海归创业最具吸引力的第三大城市。
加大资金支持,促进创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业务管理部的数据,截至6月底,成都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达到1.0583亿元,上半年共发放7110万元。
今年5月,成都高新投资集团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首只“双创”债券。中国第一笔“双创”债务只是成都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代表。今年上半年,成都科技企业债务融资资金池超过50亿元,天使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0亿元,支持100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同时,大力发展科技信贷,设立科技债务融资风险补偿基金3.7亿元,与14家银行、两家担保公司、一家保险公司、10个区(市)县共同建立50亿元债务融资基金库,为822家中小科技企业提供18.4亿元“科创贷款”。
今年1-6月,成都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39家,面积51万平方米,包括4个省级孵化器和6个省级公共创意空室;有6个市级孵化器、14个市级公共创意空室和9个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
除了“硬件”如中创空和双创基地外,由系统的创业创新政策组成的“软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7月,成都市出台了《全国中心城市创新要素供给、产业生态培育和产业能源水平提升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提出通过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设立不少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营运基金,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重点支持五大优势、五大支柱和五大未来产业,促进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和新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创新“硬件”和“软件”的双轮驱动下,成都创新创业的活力正在加速。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共有专利申请37010件,发明专利申请14308件,授权20427件,发明授权3997件。
构建“智力创造”的产业生态系统
8月4日,成都高新区与西门子签订合同,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建立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R&D(成都)中心和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西门子在世界上的第一个“双中心”正式落户成都。
“这两个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旨在帮助成都在中国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确立领先地位。同时,为全国的数字用户创建一个示范模型。”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政府事务官吴永新表示。
其中,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R&D(成都)中心将成为西门子在中国建立的首个专注于mindsphere(西门子推出的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的R&D中心,也将成为西门子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进一步推动成都高新区以高端软件为重要引领方向的新经济集群建设。
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包括智能制造能力中心、智能制造专业实验室、行业解决方案研究中心和人才培训平台四个功能板块,将为四川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搭建一个开放的创新服务门户,与当地高校、企业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以创新中心为纽带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在更多的高科技产业中,“智力创造”产业的生态圈正在加速。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签署了63个项目,总投资达800亿元。签约项目包括3个诺贝尔奖团队、2名两个学院的院士、7个国家千人计划团队和18个海外高水平人才团队。其中,由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理委员会、成都海创药业和元元生物联合成立的天府国际生物医药诺创研究所,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胡伯教授是该研究所的名誉主任。吸引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外知名学者的知识团队的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今年1-6月,成都市共有新技术企业600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62亿元。从技术、企业到产业集群,从吸引人才、激发活力到完善创新生态链、构建产业生态圈,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带动成都试点城市建设。
标题:成都打造创新驱动先导城市 用改革推动成果转化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74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