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系列策划之四对话李国平:京津冀协调发展
本篇文章4735字,读完约12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凤凰网金融推出了一系列计划,邀请专家学者回顾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一些尚未完成的改革任务,为十八大后的中国经济提供建议和意见。
第四阶段,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资本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李国平,就北京新城规划、京津冀协调发展、熊安新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领导:北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首都,发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它的定位不是基于经济功能,但如果是经济功能,就应该鼓励。根据目前的功能定位,北京人口众多。
到2020年,北京的人口控制将在2300万以内,没有任何问题
凤凰财经:最近,北京市发布了新的总规则。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常住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以内,2020年后将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到2172.9万,与目标相比,增加了100多万空.你认为这个目标合理吗?
李国平:北京的人口规模目标并没有在这个北京总体规划中提出。事实上,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中已经提到了这一点。北京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确定了这一目标,在2020年之前,这一目标不应超过2300万,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应保持在这一水平。
为什么人口会聚集?首先,有工业、工作和人。那么工业功能的大小取决于人口的大小。北京之所以有大城市病,主要是由于功能过剩和人口过剩。北京的定位是建设一个和谐宜居的首都,大城市的疾病绝对不是和谐宜居的。
因此,北京的功能定位应该重新确立。作为首都,北京有其特殊性,它是政治中心。后来,它提议建立一个文化中心、一个国际交流中心和一个科技创新中心。从政治中心来看,必须有一个大的空空间来支撑它,而北京的人口密度已经开始影响它的功能。人口规划的调整也符合功能定位。如果一些非资本职能可以撤离,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
与2015年相比,2016年北京的常住人口仅增加了24000人。按照这个速度,至少到2020年将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是没有问题的。主要的挑战是在2020年后长时间稳定在这个水平。
从国际发达国家的角度来看,城市和城乡之间的人口很难流动。为什么?首先,总人口没有增加;另一方面,城市和城乡之间的差异非常小。然而,中国仍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因此可能需要从规划的角度进行政策干预,不符合北京功能定位的产业应该得到缓解。例如,一般的制造业仅限于目录,目录之外的不允许进口,甚至出口。
此外,北京城乡建设用地(600861,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在减少。目前,北京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930万平方公里,到2020年控制在2860万平方公里,到2035年减少到2760万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正在减少。如果人口过度增长,绝对不会匹配。
因此,从目标上看,要建设一个世界级的和谐宜居首都,首先必须从技术上解决大城市的问题,提高城市的支撑能力,如合理的交通规划;此外,调整发展结构,即功能设置和产业设置。如果人口不增加,功能不增加,房价问题可能会稳定。
北京的定位不是经济功能
凤凰财经:然而,最近有很多关于大城市是否应该控制人口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在大城市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人口是违反经济规律的。与全球大都市区的密度相比,北京和其他大城市仍有/0/房间的增长。你怎么想呢?
李国平:一个城市是否控制人口取决于它的功能定位。每个城市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些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有些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北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首都,其功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它的定位不是经济功能,但如果是经济功能,就应该鼓励。根据目前的功能定位,北京人口众多。
另一方面,北京城市规模空的分布也不合理。在空的布局中,不要铺大蛋糕,不要单一的中心区,而要发展成一个多中心、网络化的大都市。大规模的单中心聚集会带来大城市疾病。如果发展更多的中心,人口分散在每个中心,这比聚集在一堆更好。同时,有必要建立一个工作-居住平衡体系。例如,如果你住在甲区,你可以在甲区工作,这也可以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凤凰财经:那么,实现目标的压力是什么?
李国平:首先,城市发展存在惯性。如果它稍微上升,基数将会非常大,并且很难用一个上限来控制增量。二是由于北京、河北等地区差异较大,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不同,人口仍将流向发展水平高、公共服务好的地方。如果有一天中国没有地区差异或城乡差异,那么控制整个城市规模的压力就会很小。目前,它主要是单向流动。如果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均衡化,北京的压力就会减少,因此有必要转移一些公共关系服务设施,以提高周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能力。
凤凰财经: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这是北京历史上的第二次,也是中国唯一的一次。在这项新计划中,中国财政部官员是第一计划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李国平:第一届监管委员会由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北京市政府组成。第一规划委员会的最新成员是北京市委书记,他是第一规划委员会的主任。北京市委书记一般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外,北京市市长或副市长可担任第一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此外,建设部部长、财政部副部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有关部门也将参加。由于是首都的规划,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增设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利于更好地规划首都,也非常有利于城市管理、规划和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情况。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央政府和部委能够参与首都的规划和建设。因此,首都规划和建设委员会应强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联合治理。
北京能解决高房价问题吗?
凤凰财经:北京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提供150多万套各类住房,其中三套将被出租。在产权房中,商品房约占70%,经济适用房约占30%;在商品房中,70%是共有产权房和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你认为这一系列供应措施能解决北京的高房价问题吗?
李国平:高房价是大城市疾病的一个重要表现。我认为这些措施肯定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因为供给越多,功能越少,相对需求肯定会减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肯定会减少。事实上,房价问题就是供求问题。当供求关系调整时,房价会有很大的调整。当然,它必须按照计划有效地实施。
凤凰金融: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协同度较低。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国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联系相对薄弱。为什么?首先,京津冀整体面积很大,城市密度相对较低,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许多产业和企业保持着上下游的联系。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此外,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北京属于后工业化阶段,河北可能只达到工业化的中间阶段,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相对均衡。城市相对平衡,双向流动相对容易,产业联系紧密。为什么北京的人口压力这么大?因为周边地区相对落后,他们都聚集在北京。因此,缩小京津冀区域差异,除了发展京津冀外,还应发展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只有发展一些新城镇,提高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能力,才能支撑起世界级的城市群。
事实上,中国北方和南方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上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京津冀地区的平均降水量相当于长江三角洲的一半,不到珠江三角洲的三分之一,所以有很多霾天气,这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另外,长期以来,城镇密度低,城市之间联系不紧密,这与区域产业结构有关。例如,河北省主要集中在以提供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如钢铁、石化和建材工业,而北京基本上集中在科技研发水平相对较高的服务业。事实上,河北的工业与北京的科技是脱节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加工成型和电子机械为主,因此区域和城市之间的产业和产品联系更加紧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开放性和市场化程度也更高。这导致京津冀与这两个城市群之间的差距很大。改变这种状态需要时间和过程。
熊安新区有利于建立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凤凰城金融:在新版北京城市规划中,增加了一个单独的章节来安排支持熊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熊安新区已经提出了半年多。从目前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进展符合预期吗?
李国平:熊安新区的建议是实施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发挥非资本功能,通州市副中心作为区域内救济,熊安新区作为区域外救济,形成一个核心,两翼。熊安新区对京津冀及冀中南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立。
对于新区的建设来说,这尤其是一张白纸,理论上的速度是符合预期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该做什么。规划是大前提,包括起点区30平方公里的设计。数百家设计公司也参与国际招标。总体规划也在推进,一些相关研究已经启动。相关报道称,约有3000家科研机构参与了该计划。许多企业已经明确表示,他们想在熊安新区落户,社会反响非常积极。总的来说,它仍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凤凰财经:据悉,首批48家企业获准落户雄安,但只有9家企业取得了营业执照。为什么?
李国平:批准和获得营业执照是两码事。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来完成手续和确定办公地点。新区还在规划中,建设还没有开始,不会涉及这么多的业务,所以没有必要一下子批很多,也没有必要一下子全部进去。目前,企业也表现出一种态度,但最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业务来决定落户的时间。例如,建筑和规划企业可能会更早介入,而其他类型的企业在决定如何跟进之前肯定要等待一个模型。现在,连办公空间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他们不能很快跟进。
凤凰金融:在对接熊安新区方面,北京新规划提出积极引导中关村(000931)企业参与河北省熊安新区建设,合作建设河北省熊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为什么选择中关村科技园?
李国平:当熊安新区提出来的时候,他的立场很明确,就是要培育一个以创新为动力的新引擎,一个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先导的现代化新区。熊安新区必须是创新型城市。创新需要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要素。科技园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中关村是京津冀科技园中最成熟的一个。因此,用中关村的科技资源支持熊安新区应该是非常有效的。这种创新发展不仅有利于熊安新区,也有利于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单独的章节对熊安新区的建设给予了支持,体现了对熊安新区的重视,也是对熊安新区实施京津冀协调发展的体现。
凤凰金融:不过,北京在定位上也有一个科技创新中心,而熊安新区正在解除其非资本功能。那么,这种定位有冲突吗?
李国平:引导中关村企业参与河北省熊安新区建设,是科技创新资源的辐射和共享,形成产业链支撑,对双方都有利。新技术和产品可能源于科技本身,但北京中关村的空空间是固定的,因此有必要将创新链扩展到不同的地方,这有利于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扩张。记者:我明白你的意思。
凤凰金融:所以,已经有很多行业具有非资本功能,比如服装批发市场。熊安新区的定位是缓解非资本职能,但目前似乎没有承接这些产业。那么,如何才能解散这些行业呢?
李国平:这些产业可能会分散到沿海地区或其他地区。熊安新区不承接一般工业和制造业,更不承接污染行业。主要承担教育、科研、管理和公司办公工作。未来,雄安的发展将是一股创新的浪潮。比如,熊安可以在国家的支持下新建一所工程大学,按照一流大学的标准建设。
北京的战略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并不是说文化、国际科技只能在北京发展。例如,国际交流的概念非常广泛,北京不能承担国际交流的所有职能。什么是资本职能,核心是政治中心,但政治职能也包括市政府、区政府等。资本职能的核心是指中央政治职能和国家政治职能。
标题:十九大系列策划之四对话李国平:京津冀协调发展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26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