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新闻信息网”,我们每天实时更新播放与青岛相关的重要新闻、城市公益宣传标语和天气预报以及经济信息、生活资讯等资讯,是世界了解青岛、青岛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页 > 青岛新闻 >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秦道更新时间:2020-09-25 04:21:02阅读:

本篇文章2983字,读完约7分钟

[推荐阅读]

六家公司获得近1亿元的价格垄断罚款,这很难阻止聚氯乙烯市场上涨?

聚氯乙烯价格垄断事件的幕后

记者27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今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接到一份报告,反映部分聚氯乙烯树脂(以下简称“pvc”)经营者实行价格垄断,共同抬高pvc销售价格,加重了以PVC为原料的下游企业的成本负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接到报告后,国家发改委立即展开了反垄断调查。调查显示,2016年,涉案18家企业在销售pvc产品过程中,通过微信集团达成统一提价的垄断协议,导致pvc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涉案企业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涉案的18家企业处以2016年相关市场销售额1%-2%的罚款,罚款总额为4.57亿元。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聚氯乙烯作为重要的通用塑料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等领域,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据统计,涉案企业去年生产pvc 1200万吨,约占中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其经营行为对PVC行业有着重要影响。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调查显示,2016年3月至12月,涉案企业以“西北氯碱联合体”的名义召开了6次会议,交流市场情况,讨论产量和销量,通过微信集团达成了13个价格垄断协议,共同推高了pvc价格。其中,湖北怡化(000422)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盐业吉兰泰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作为“秘书长单位”和“董事长单位”,牵头组织了“西北氯碱联合体”的六次会议,并多次通过微信群积极提出提价,在此案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本案涉及的其他16家企业参加了“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并对微信集团上述两个牵头单位发布的提价建议给予了回应和支持。在实际销售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企业都执行了达成的垄断协议。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本案中,涉案企业的违法行为对市场竞争秩序、下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首先,排斥限制了市场竞争。违法行为严重排斥和限制了聚氯乙烯市场的竞争秩序,不利于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推进行业供给方的结构改革。其次,它增加了下游企业的成本负担。违法行为推高了聚氯乙烯的价格,增加了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的相关企业的成本负担。第三,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聚氯乙烯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下游家具和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建筑型材等产品的价格上涨,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先前报道]他们被发现在微信群中被罚款近1亿元来讨论提价事宜

在天元集团(002386)和英利特(000635)两家上市公司因涉嫌垄断聚氯乙烯价格被罚款约2400万元后,又有另外三家上市公司涉案。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郑钧集团(601216,股票咨询)被罚款2947.8万元,鄂尔多斯(600295,股票咨询)被罚款1937.55万元,伊利捷能(600277,股票咨询)被罚款2060.98万元。截至记者发稿时,据了解,因涉嫌垄断聚氯乙烯价格而被罚款的上市公司共罚款近1亿元。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据记者了解,这些被罚款的企业大多是国内聚氯乙烯行业的重要企业。然而,国家发改委的相关通知披露,涉案企业除了参加不定期会议外,还通过微信群和统一产品价格进行信息交流,构成价格垄断。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聚氯乙烯简介(来源:郑钧集团官方网站)

罚款总额达到9339.69万元

9月8日,据《全国商报》报道,天元集团和英利特因涉嫌垄断pvc价格被处以“pvc企业接二连三被罚款,天元集团被罚款2400万元”的罚款。事实上,相关信息显示,新疆中泰、河南神马、郑钧集团、怡化集团、内蒙古伊利等多家pvc公司也参加了相关会议。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9月8日晚,郑钧集团、鄂尔多斯和伊利捷能相继发布公告,披露了对他们的处罚。

郑钧集团表示,最近收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行政处罚通知。在2016年销售聚氯乙烯树脂过程中,涉嫌达成并实施价格垄断协议违法,被罚款2947.8万元。拟处罚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0.22%,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1.86%。这种处罚的正式实施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根据鄂尔多斯和伊利捷能的公告,两家公司的子公司受邀参加2016年“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最终,国家发改委认定2016年在销售聚氯乙烯过程中达成并实施价格垄断协议的违法事实,分别处以1937.55万元和2060.98万元的罚款。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与天元集团和英利特之前的罚款相比,截至9月10日,国家发改委对涉嫌价格垄断的pvc行业上市公司的罚款总额达到9339.6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调查的细节显示,此次涉嫌垄断的企业成立了微信集团,并通过微信集团进行沟通,讨论价格,达成协议。例如,2016年5月,郑钧集团在“协会领导交流”微信群中查询相关氯碱企业pvc产品的销售价格,从对方处获得出厂价5050元/吨,郑钧集团立即表示“价格合适”。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2016年7月,相关氯碱企业在“联合领导交流”微信群中提出,从8月1日起,统一提高pvc产品销售价格50元/吨,英利特回复:“执行”;2016年9月,相关氯碱企业在微信群中再次发布“pvc价格执行表”,明确同意各地区和工厂提出的最低价格,英利特再次予以回应和支持。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查意见,通过与竞争性运营商讨论商品价格信息,最终通过微信等电子通讯方式就统一提价达成共识,与竞争性运营商达成价格垄断协议是违法的。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所涉及的企业对行业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注意到,许多公司因参加“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而受到处罚。据了解,该组织是西北地区早期氯碱企业为应对低迷的市场环境而自发组建的。在“西北氯碱联合体”中,大多数企业来自西北。根据行业网站“寻找塑料网”的公开信息,截至2016年底,中国聚氯乙烯总产能为2257万吨。其中,新疆和内蒙古均占产能的18%,加上陕西的6%和青海的5%,西北地区的pvc产能约占全国的47%。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聚氯乙烯行业的龙头企业,单个企业的产量和价格波动,可以影响整个行业,更不用说团结。”一些内部人士这么说。

值得注意的是,卓创信息在2016年5月第二次“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上报道,新疆天业(600075,诊断单位)也参加了会议。据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出席会议的企业总产能超过1200万吨,占中国总产能的55%以上。其中包括上述被处罚的企业郑钧集团、伊利捷能和天元集团。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然而,新疆天业8日晚宣布,该公司没有参与聚氯乙烯树脂价格垄断,也没有提前收到国家发改委的行政处罚通知。对此,业内有人分析说,仅仅参加联合体会议不能直接认定为价格垄断。此外,鉴于新疆天业集团业务众多,处罚可能不在上市公司层面。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此外,根据上述会议披露的信息,新疆中泰年产能185万吨,新疆天业年产能140万吨(vague树脂),怡化集团年产能125万吨,内蒙古郑钧、内蒙古伊犁、宜宾天元年产能分别为70万吨、50万吨和38万吨。据聚氯乙烯行业的专业网站“我的塑料网”统计,《商业日报》记者发现,2016年国内聚氯乙烯产能前十名的企业中,有六家参加了前述的“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

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根据中泰化工(002092)的财务报告,中泰化工2016年的聚氯乙烯树脂(pvc)产能为153万吨,是中国最大的氯碱生产企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当时西北氯碱集团的会议似乎很有必要,后来形成了一种惯例。但是,由于价格的一致,下游企业受到了压力,然后上级机关注意到了他们,最后他们受到了惩罚。

标题: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 被罚款4.57亿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61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青岛新闻网介绍

青岛新闻信息网于1998年7月份创刊,具有访问量高、技术力量雄厚、访问快捷、安全性高、原创内容多、应用创新多等优势,以“权威、准确、实用”的特色,主要为网民提供青岛新闻、社区、房产、汽车、旅游、健康、婚嫁、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等实用青岛新闻,是海外读者、媒体和商业网站转载、获取、了解青岛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青岛市各类外语宣传信息的集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