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被依法查处
本篇文章942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报道,今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收到一份报告,反映部分聚氯乙烯树脂(以下简称“pvc”)经营者实行价格垄断,共同推高了pvc的销售价格,增加了以PVC为原料的下游企业的成本负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接到报告后,NDRC立即展开了反垄断调查。调查显示,2016年,涉案18家企业在销售pvc产品过程中,通过微信集团达成统一提价的垄断协议,导致pvc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涉案企业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涉案的18家企业处以2016年相关市场销售额1%-2%的罚款,罚款总额为4.57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地图)Zhongxin.com记者金硕照片聚氯乙烯作为重要的通用塑料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建材、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等领域,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据统计,涉案企业去年生产pvc 1200万吨,约占中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其经营行为对PVC行业有着重要影响。
调查显示,2016年3月至12月,涉案企业以“西北氯碱联合体”的名义召开了6次会议,交流市场情况,讨论产量和销量,通过微信集团达成了13个价格垄断协议,共同推高了pvc价格。其中,湖北怡化(000422)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盐业吉兰泰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作为“秘书长单位”和“董事长单位”,牵头组织了“西北氯碱联合体”的六次会议,并多次通过微信群积极提出提价,在此案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本案涉及的其他16家企业参加了“西北氯碱联合体”会议,并对微信集团上述两个牵头单位发布的提价建议给予了回应和支持。在实际销售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企业都执行了达成的垄断协议。
本案中,涉案企业的违法行为对市场竞争秩序、下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首先,排斥限制了市场竞争。违法行为严重排斥和限制了聚氯乙烯市场的竞争秩序,不利于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推进行业供给方的结构改革。其次,它增加了下游企业的成本负担。违法行为推高了聚氯乙烯的价格,增加了以聚氯乙烯为原料的相关企业的成本负担。第三,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聚氯乙烯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下游家具和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建筑型材等产品的价格上涨,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标题:发改委:18家PVC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被依法查处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61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