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见人见物见生活 山西省非遗猎影
本篇文章405字,读完约1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19日电(记者魏)非遗传性传承了过去和现在,并延续了时代的记忆和工匠们世代相传的温度。成千上万种绚丽的色彩,只有走进生活,我们才能真正发光。18日上午,“欢迎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语境中的中国——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活动走进山西工艺美术博物馆,实地参观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感受三晋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
非基因人做动物面团经济日报现场报道——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交城队全国非遗传继承人谢爱英的《莲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汾酒酿造者传授了一个小技巧,当场区分纯酒和“酒精酒”,将酒倒入手中,反复揉捏,然后立即使其变凉,略带醋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织女当场纺制蝎子(旧粗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国家级非遗留生铁冶炼和铸造技能——“一刀一改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推光漆-黑漆描金中药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标题:【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见人见物见生活 山西省非遗猎影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10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