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发展“原动力”——江苏首个县级集成改革试点见闻
本篇文章1356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南京12月6日电:激发发展的“动力”——江苏首个县级一体化改革试点
新华社记者周思羽
在江阴市行政审批局的一个办公室里,来自环境、气象、规划等单位的业务骨干成了新同事,将项目审批材料从单位间调剂改为“案头调剂”。
今年7月,江阴被确定为江苏省唯一的县级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构建以政府服务、综合执法、社会救助和便民服务为支撑的新型“四位一体”县域治理体系。
Z.江阴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周红表示,通过改革,包括市场准入、建设投资、权证办理等69个许可项目将全部集中,实现并联审批和联动审批。
“在过去,项目审批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一次管理一个部门是必要的。一个证书被批准至少3个月,最多11个月。现在,该证书已在19天内获得批准。”江阴长岭物资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拿着建筑施工许可证说。
变革带来效率。目前,江阴正在江苏率先实现“3550”,力争实现“2440”目标:企业注册2个工作日内,房地产注册4个工作日内,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内。
除政府服务外,江阴还在综合执法、社会救助和便民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空的地面墙倒塌了,快递货物被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健身器材的摆动带也被损坏了...“电网人”带着iPad在江阴的大街小巷跑来跑去,一旦发现问题,他们会立即处理并立即上报。
此外,市民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站、手机APP等方式向指挥中心反馈问题。江阴市综合管理局局长张德根说:“使用信息工具让员工跑得更多,这样普通人就不能离开家了。反映问题并及时解决。”
目前,江阴已建成横向连接114个市政府部门、团体协会、企事业单位,纵向贯穿17个镇(街道)和269个村(社区)的联动管理网络,建立了17个一级电网、269个二级电网和1961个三级电网。它从22个关键部门收集了80多项和300多万条数据信息,初步形成了一个引导和服务社会的大数据
在市社会救助中心的服务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触摸屏救助中心的自助服务系统。江阴市捐赠救助中心副主任周介绍说,申请救助的人员按照系统指导输入身份信息和家庭状况,系统将显示他们能够享受和已经享受了救助服务,避免了重复救助,确保了救助不遗漏。
周说,过去社会救助不协调,资源分散,存在信息孤岛。目前,该中心已融入城市大数据中心,实现了与社会救助相关的各种信息的互联和共享,有机整合了相关部门的救助资源和救助力量,同时开辟了与城镇(街道)的纵向联系和与部门的横向协调,实现了社会救助“一受理、一办理、一扫”。
在市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的接待中心,便利服务运营商李冬梅负责处理群众的需求,她平均每天接到30到40个电话。
据李冬梅介绍,该中心自主开发的12345便民服务系统包含了70个便民服务信息的10多个类别,包括相关领域服务商的地址、电话号码和服务区域。群众通过电话、网站、手机应用等方式反映问题。她会推荐附近的相关服务提供商,并通知服务提供商联系上访者进行现场服务,让群众不用出门就能解决问题。
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说,江阴作为全省第一个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县,改革领域空前,范围空前,要求空前,力度空前。下一步要加快改革,深入推进,把江阴建设成为服务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好、创新活力最强、群众受益最大的改革发展示范区,在全省范围内探索创新、示范县治创新。
标题:激发发展“原动力”——江苏首个县级集成改革试点见闻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11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