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更好发挥预算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本篇文章119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当前,应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完善年度预算控制方法。同时,对于预算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有正确的突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预算制度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科学规范、约束性强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财政部表示,2018年,中国将实施支出经济分类改革,在继续保留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的同时,将增加一套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政府账册将更加详细和透明,不仅可以反映谁在哪个领域花钱,还可以反映钱是怎么花的,这有利于全面、完整地反映预算支出。
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政府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实现有效监督,将权力纳入制度的牢笼。党的十八大以来,预算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对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具体安排;全国人大修订预算法,建立全面预算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预算公开透明。
当前,应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完善年度预算控制方法。同时,对于预算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有正确的突破。
首先,公开透明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基本特征。预决算公开本质上是政府行为的透明,它关系到政府行为能否有效接受社会监督。近年来的预算改革实践表明,随着预算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政府权力的运行,尤其是财政资金的收支,是阳光的,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例如,“三公”的公布越来越详细,使用越来越规范,数额逐年下降。
其次,要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实现预算的“硬约束”。现代预算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预算约束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因此,有必要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而不是随意改变预算。
例如,《预算法》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实行限额管理。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违反预算法和全国人大通过的预算,非法借款,这是削弱预算约束的表现。中央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对生活负责,责任倒置”。因此,要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政府工作效率。公众不仅关心政府花了多少钱,还关心如何花。近年来,绩效管理已被纳入中央部门的公共预算和决算。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全部财政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做到物尽其用。
预算不是简单的“书”,而是与国家治理相关的。下一步,应努力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有效保障。(原始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主编:余振东hf103)
标题:经济日报:更好发挥预算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67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人民时评:以公平托起更高质量就业
下一篇:生态经济区,守护发展“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