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全流通!香港版股权分置改革要来!港股将启动大牛市?
本篇文章2632字,读完约7分钟
“a股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6124点的大牛市。现在,国务院已经批准两家h股上市公司进行全流通试点。或许这是香港股市大牛市的开始。”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期待着h股的全面流通。然而,尽管谣言不断,却没有真正的好处,他们正处于听楼梯,看不见人下楼的阶段。
11月1日下午,财新披露了一个沉重的消息:国务院正准备批准两家h股上市公司进行全h股流通试点,各机构都在努力争取。虽然消息很短,但意义重大。所谓h股全流通,是指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所持有的法人股和国有股全部转换为h股进行交易和流通。
境内企业在香港上市,以人民币认购的称为内资股,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认购的称为外资股。长期以来,内资股的流通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只能在中国法人、自然人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转让,不能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一般来说,大股东都是内资股。因此,在港股上市的国内企业只能享受融资的便利,而国内股东却不能通过减持获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热情,同时也限制了h股的流动性,导致估值偏低。
全流通,即将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与当年a股的股权分置改革非常相似。当年的股改引发了a股6124点的大牛市。这一次,香港版的股票交易改革受到了冲击,这可能意味着香港股市即将迎来大牛市。
香港版的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本身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所有权制度,主要存在于国有上市公司,包括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意味着原非流通股拥有流通权,由于非流通股股东持有股份的成本低于流通股股东,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必要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
与a股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类似,虽然h股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只有一家公司——中国建设银行(601939)实现了全流通上市。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作为首家全流通的h股,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接下来的12年里,没有一家公司以全流通h股的形式上市。在此期间,有许多谣言,但没有一个是徒劳的。
经过多年的等待,h股全面流通的消息终于出来了。事实上,今年,试点已经显示出迹象。央行7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将拓宽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渠道,推进境外企业审批制度改革和h股全流通试点。
2005年,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在此期间,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进入了市场。由于优惠政策的支持,股票市场在三年的股改中充满了牛市,达到6124点的高点。
6124事件十周年纪念日刚刚过去,不久前,大量投资者发布了纪念消息。如今,香港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又开始了,这似乎是一个时代赋予的好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并非绝对积极。始于2000年、以国有股立即减持10%为核心的股改以失败告终,最终迎来了为期五年的熊市。2005年,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提出了股权分置的概念,将所有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并设定了一个锁定期,之后他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出售。
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初始市场并不乐观。同年5月,股市暴跌,6月,上证综指跌至著名的998点。之后,跌入谷底的指数开始向上,最终达到6124点,令人兴奋、怀旧和叹息。
无法流通,大股东无法出售现金,因此没有动机去赚取大市值,但这可能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总流量意味着原来的非流通股可以在交易市场上交易,这将导致供给增加,并在短期内对股价造成压力。从长远来看,大股东开始关心股票价格,用心管理公司,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可以在股票市场得到回报,从而有助于反映公司的真正价值。
最后一波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了小股东的利益,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市场热情。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a股指数已经上涨了五倍以上,从998点的低谷升至6124点,总市值也扩大了近十倍,从3.2万亿元升至32.7万亿元。
h股全流通经历了成功的股权分置改革,而香港股票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因其超低的平均市盈率而被严重低估。或许,这波h股全流通改革有机会打开港股牛市的大门。
港股的伟大时代
目前,h股市场普遍被低估。在两地上市的公司中,a股普遍比h股高出20%至30%。低估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流动性,只有大约30%的h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流通。此外,流动性差也将影响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质押融资。
许多企业采用红筹上市方式,即上市公司在香港或海外注册,其主要业务和利润大部分来自内地。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在一些中资企业收购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后形成的。例如,中信(香港)于1986年以泰富的名义登陆香港股市,然后在2014年反向收购中信股份,并将中信集团的大部分资产在香港上市。
根据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截至2017年9月30日,共有152家中国红筹公司在主板上市,总市值为5.49万亿港元。这表明国内企业对流动性有很大的需求。然而,尽管红筹股结构解决了流动性问题,但如果在海外持有,实施时间和财务成本将非常高。一些民营企业原本想成为红筹股,但最终不得不选择h股上市。
此外,企业在重组阶段需要采取资产出境的步骤,即将境内法人持有的资产转移到境外法人持有的资产中,国有资产转移尤为困难。还有一些公司已经在中国上市,所以他们只能选择h股上市。
h股一旦实现全流通,国内企业就不需要努力打造红筹股结构,也不需要在a股中慢慢排队。自由减持必然导致国内企业积极在香港上市,这将客观上扩大港股的市场容量。对港股投资者来说,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企业进入香港股市,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获利机会。
受欢迎程度提高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例如,股权质押融资。在最初的非流通股中,几乎没有金融机构愿意接受质押融资。向全流通转变后,将为上市公司带来新的融资方式,提高其经营能力。此外,h股的全流通可以降低国有股的比重,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盘活更多的财政资金。
从长期来看,h股的市值和发行量越大,机构投资者就会被吸引得越多。截至9月30日,香港主板h股企业总市值为4.64万亿港元(不含建行流通市值1.56万亿港元)。简单计算,当前市值占总市值的30%,非当前市值将达到10.82万亿港元。除红筹股外,如果h股完成全流通,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总市值将超过20万亿港元,这将对市场交易产生巨大影响。港股的重新活跃将有助于使其再次成为全球基金的一个重要配置方向。
目前,h股加红筹股的市值约占港股主板市场总市值的37.55%。h股全流通后,比例很高,有可能超过50%。港股的时代也将属于国内企业的时代。
标题:H股全流通!香港版股权分置改革要来!港股将启动大牛市?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48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