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 有温度才有速度
本篇文章1223字,读完约3分钟
设备制造有温度和速度
7月28日,中国CRRC (601766)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推出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新交通试验段的首辆有轨电车。该车是世界上第一辆实现自动驾驶的现代有轨电车。
潘军强邓王强照片报道
近年来,一些外国媒体一直在唱衰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最近,一篇外国媒体文章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丧失,它将很快面临成本上升的困境。一些媒体重复了中国威胁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建设和出口活动的旧理论。
许多人已经习惯了这些已经失去新鲜感的老调。与西方媒体所说的“不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在行动上非常“诚实”:在美国,CRRC已经进入了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和费城,并获得了数千条地铁和通勤巴士的订单。在丹麦,由中远重工为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丹麦建造的一系列用于超深水海上作业的制首船——马士基安装船(Maersk Installer)几天前成功交付。该船是世界上最新的超深海作业船,作业深度可达3000米。
更值得称道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不仅实现了产品产出,还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创新技术、管理经验和产业资本的全要素产出。
媒体无法逃避僵化的思维,但市场坚持实用主义。“冰与火”的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华丽转身”的结果。依靠优秀的产品、技术和高性价比,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了有利地位,从单纯的销售产品到出口产品、技术和资本的所有要素。
一个积极的趋势是,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在深入海外人士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一个可以触摸和真正感受的“中国品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是“大而不强”,品牌形象不清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产品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低,功能不清晰。第二,它远离生活在国外的普通人,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直觉感受,有“硬度”,但没有“温度”。
相比之下,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在大型生产设备、轨道交通等子行业如汽车和电子设备方面实力雄厚,成为形成世界级品牌的关键。因为这些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普通人的家”,所以最容易形成产品认同和品牌忠诚度。
中国装备制造业出海的历程不断印证着这一规律。如今,海外知名度较高的中国品牌大多集中在高铁或电子通信行业,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深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设备在西方发达国家地铁和公共汽车领域的不断落地,也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寻求与海外人士“密切接触”的雄心。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在汽车、飞机等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仍然有限,但它一直在爬山越岭,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份和声誉。
过去,中国制造业填补了西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留下的空空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仅靠出口产品来填补缺口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要求。在供应方面,这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国创新、中国质量甚至中国标准、进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唯一途径;在需求方面,贴近海外普通人的生活,打造质地和温度更好的中国品牌,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的应有之义。
标题:装备制造 有温度才有速度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30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