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变“黄金”:“两权”融资激发农村活力
本篇文章2199字,读完约5分钟
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任务,也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农村承包土地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国发45号文件),正式启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近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相关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信贷、担保、证券、期货、保险等领域协同创新。不断涌现。
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年),截至2016年底,232个试点县的农业土地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40亿元,59个试点县的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26亿元。许多试点项目的情况也表明,"两权"抵押贷款运行良好,效果开始显现。
振兴农村的睡眠资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实选择,传统农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盘活现有“两权”资产有强烈需求。
陆强强,一个住在山东省东营市新湖镇的农民,深深感受到了“两权”融资带来的变化。2012年,他承包了25英亩土地,建立了一个家庭农场,并试验性地种植了莲藕,但他并不指望取得巨大成功。2016年,他经营的家庭农场被评为东营家庭农场示范农场,生产的莲藕通过东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000061)检测,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然而,当陆强强准备取得巨大成就并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时,资本成了制约他快速发展的瓶颈。
“该农场前期投资150万元,急需采购农资167万元。虽然他自己筹集了77万元,但现金缺口仍然是9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东营河口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陆强强试图从几家银行获得贷款,但由于农业经营的高风险,这些银行都没有通过审批。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新湖镇团委向他推荐了农业银行,说农业银行正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这可能会有很大帮助。因此,陆强强找到了当地的农业银行。农行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办理了90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传统上,银行对普通农民的贷款大多是信用贷款,额度很小。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仍在银行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然而,随着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兴起,这些经济体往往将数百英亩甚至数千英亩的土地转包出去,对贷款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如果没有足够的抵押品,出于风险考虑,银行的贷款意愿将显著降低。因此,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已成为拓宽“三农”融资渠道、突破融资瓶颈的关键一步。
据了解,在总结试点动态进展和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各金融机构将继续制定和完善专项信贷管理制度和方法,把“两权”抵押试点专项安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绩效评估、资源配置和信贷授权等方面做好配套制度安排,不断探索创新信贷产品,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探索新的融资方式
近年来,为顺利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地方金融机构始终坚持以创新信贷产品推动政策落实的原则,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分类政策,创新“两权”信贷产品。试点地区所有金融机构都因地制宜,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大力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
在关中高陵区,当地阳光村镇银行与Xi高陵区三阳农村产权融资担保公司整合各自优势,优化银企合作机制,共同推出具有高陵特色的“双权抵押担保贷款”。与此同时,本行还推出了"农业双权抵押贷款",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将转让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村住房产权直接抵押。仅2016年,高陵区就发放了3000多万元“两权”抵押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难问题。
甘肃省陇西县金融机构结合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实际需求,探索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两权”抵押贷款模式。通过实施“扶贫再融资+基础项目+配套贷款+优惠利率”新模式,扶贫再融资共发放“两权”抵押贷款2712万元,利率均以基准利率为准。银行不仅为企业提供结算、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还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和信用增级服务,为企业吸引社会资本提供便利。
为了更好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许多金融机构还与保险公司达成协议,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保险机构设立土地转让抵押保险品种;对于金额较大的贷款领域,农业保险机构分担抵押风险,实行“银行+保险公司+农户”模式,实现风险分散。
加快完善配套政策
从目前“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运行情况来看,确实给农民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不言而喻,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在操作层面仍面临一些实际困难。
业内专家指出,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改革滞后,存在相关产权认证缓慢、流转交易不畅、缺乏有偿退出机制、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抵押支持机制不完善、试点项目后续政策不明确等问题。,而土地要素的抵押融资潜力还没有完全激活。
此外,一旦“两权”抵押贷款发放后出现坏账,银行必须再次转让抵押资产以弥补贷款损失。然而,目前“两权”抵押物的处置面临法律瓶颈,这使得“两权”抵押融资业务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协调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发证、流转交易机制和配套农村产权平台建设,是推进“两权”抵押的基础性工作。
业内专家建议,自上而下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登记发证,引导建立多层次网络化产权转让交易平台,完善配套抵押登记机制,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全面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标题:黄土变“黄金”:“两权”融资激发农村活力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83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