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沧一建筑工地施工期间发现的古墓葬最初被定为周朝
本篇文章1157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走访了泰流路和青山路的交叉口,发现施工现场已暂停施工,考古学家正在进行保护性挖掘。据李沧区文物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根据出土文物初步判断,该遗址为周代古文化遗址,对青岛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古墓由10多块木头制成
9月11日下午,在得知李沧一工地发现古墓后,记者赶到了泰流路和青山路交叉口附近的工地。现场施工现场占地面积大。记者在现场转了半圈,发现大部分场地仍在建设中,只有10多平方米的一小部分得到了保护。经现场工作人员证实,这是发现的古代遗址。
现场的考古学家们正在用特殊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刨着土层,整个地面已经被挖成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圆形坑。几个白色塑料袋装着一些陶器碎片。考古学家说,许多像这样的碎片已经被挖掘出来。
建筑工地是如何发现这个古代遗址的?据现场考古负责人介绍,8月16日晚,在施工现场的挖掘机施工期间,挖掘出十多块木头,每块木头大约有两米长。结合现场的土壤条件,相关人员认为这些木材看起来像古代墓室中使用的木材。不会是挖了坟墓吧?8月17日,施工现场负责人将发现的信息发送至福山路街道办事处,街道立即与区文物局取得联系,区文物局立即派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赶赴现场。
李沧区文物管理处负责人也于9月11日下午赶赴现场。据介绍,李沧区文物管理处负责人在检查现场后,立即向市文物局报告。市文物局联系了市考古研究所,派工作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初步断定这是一个古老的文化遗址,需要考古调查和探索。区文物管理处也向区文化行政执法局报告了情况。8月18日下午,区文化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要求施工方停止挖土石方,以便进一步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
最初,它是周代的古文化遗址
据报道,8月28日,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正式进入施工现场,并与李沧区文物管理处联合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近两周的紧张工作,挖掘工作已经进入中期阶段。目前,已发掘出一座完整的墓葬,并清理了两座墓葬,其中包括7件较为完整的青铜器;挖掘三口古井,包括陶罐、木制品、石器、铜钹等。;发掘了38个灰坑,出土文物有:纺车、凿石、纺车、陶拍、丁涛、陶都等。此外,还出土了许多动物骨骼,包括鹿角、鹿骨、牛骨、猪骨、马骨等。
“在清理坟墓的过程中没有发现重要的文物,发现陶器的地方最初被认为是当时居民的生活区,类似于用来存放东西的‘地窖’。”宋丽区文物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施工前施工现场为河南省庄村。翻新之前,工地的顶部是一个堆放垃圾的地方。“因此,尽管考古发现主要是在路面以下大约2米处,但埋藏并不深。但它从未被发现。”
经过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广泛调查和探索,初步判断该遗址为周代古文化遗址,大致了解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具体年代,需要考古发掘后进一步论证,为青岛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目前,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
标题:在李沧一建筑工地施工期间发现的古墓葬最初被定为周朝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727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