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区出土的东周文化遗址已有2500年历史
本篇文章1603字,读完约4分钟
几天前,一些网民爆料称,丁涛是在李沧区河南庄附近的工地被挖掘出来的。一块石头激起了成千上万的波浪,许多网民质疑这是否是建设党自己的炒作,这被怀疑是假消息。昨天,记者转身联系了负责现场考古的李沧区文物管理部门。据证实,该地区发现了周代的古文化遗址,但由于担心影响考古进程而推迟公布。
在市中心首次发现古代遗迹令人惊讶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网民揭露的泰流路与青山路交汇处出土丁涛的地点,发现这是李沧区闹市区一处正在建设的房地产项目的遗址。走到建筑工地的中心,记者看到七八个考古学家正拿着专业工具清理和测量地面上的许多圆形坑。负责现场调度的李沧区文物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我市第一次在市区发现古迹。
据报道,8月16日晚,在施工现场施工时,挖掘机挖出了十多块木头,每块木头大约有两米长。结合现场的土壤条件,工作人员推断木材可能是古代墓室中使用的木材。8月17日上午,福山路街道办事处接到施工现场发现古墓的线索,李沧区文化新局立即派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根据现场收集到的木材形状和青铜器、陶器碎片,初步判断这两座墓葬的年代可能是25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此外,在建筑工地的北面发现了一口古井,里面出土了汉代的陶罐和其他较为完整的文物。
区文物管理处立即向市文物局报告,市文物局联系了市考古研究所,派工作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初步认为,该遗址是一处古老的文化遗址,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8月18日下午,区文化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要求施工方停止挖土石方,以便进一步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
东周人的探索或定居
昨天,记者在工地上看到,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坑,坑边用几个编织袋装了许多陶片。现场的考古学家告诉记者,这些大坑被称为灰坑,是古代人类留下的遗迹之一。与建筑遗迹和陵墓相比,这里的内容更加丰富,包括许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意无意留下的物品。其特点是土壤质量比同一地点的其他土壤更软,主要由废弃的井坑形成。"灰坑可以是垃圾坑,储存坑(或地窖),或牺牲坑."考古学家告诉记者,从灰坑的密度和分布来看,这些灰坑更有可能是用来储存的,这可能是2500多年前东周人的居住区。
提醒市民不要观看救援挖掘
据报道,8月28日,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与区文物管理处共同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近两周的紧张工作,挖掘工作已经进入中期阶段。
“为什么考古进展没有被实时公布?”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宋丽区文物管理处的负责人毫不担心地解释道:“主要担心的是它位于市区。一旦外部新闻发布会导致公众观看并影响正常的考古工作。”他解释说,救援挖掘通常是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现场必须清理,即被动挖掘。然而,这次发现的古代遗迹离李村中心商业区只有一箭之遥。一旦提前发布,很容易引起公众的围观,这对文物保护会产生不利影响。“但现在工作即将结束。大约一周后,考古工作将完成。所有出土的重要文物都已运往市文物局保存。”
在现有灰坑中挖掘38口古井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出一座完整的墓葬,并清理出两座墓葬,其中包括7件较为完整的青铜器;挖掘三口古井,包括陶罐、木制品、石器、铜钹等。;发掘了38个灰坑,出土文物有:纺车、凿石、纺车、陶拍、丁涛、陶都等。此外,还出土了许多动物骨骼,包括鹿角、鹿骨、牛骨、猪骨、马骨等。经过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广泛调查和勘探,初步判断该遗址为周朝古文化遗址,对其分布范围已有大致了解。至于遗址的具体年代,需要在考古发掘后进一步论证。
相关链接:
这座城市最早的古代文化遗迹
古城顶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李沧区石美庵村东北部,是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的一座古城堡遗址,也是青岛三区发现的最古老的古代文化遗迹。这里出土了青铜剑、铜鼎、骨针、石器和陶器等珍贵文物,在峡谷附近的北部发现了夯土城墙的地基。2010年,一具商周时期的“山东达汗”的骨架在这里出土,将青岛的古代文化推至3000多年前。
标题:青岛市区出土的东周文化遗址已有2500年历史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727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