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真名是否压制了言论自由的权利和义务
本篇文章1159字,读完约3分钟
真名会压制言论自由吗?权利和义务需要平等
[青岛新闻网青岛评论]
8月7日下午,新华社授权发布《即时通讯工具公共信息服务开发管理暂行规定》。网络办公室明确了即时通讯工具的具体管理措施(如:从事公共信息服务的服务提供商。需要获得资格;用户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户并遵守“七条底线”;公众人数需要审核并记录在案,目前的政治新闻发布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在未来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时,个人需要在后台提交实名注册材料,与即时通讯工具服务提供商签订协议,并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条例对公共账户的使用也有具体要求:新闻机构和新闻网站开设的公共账户可以发布和转载时事政治新闻,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格的非新闻机构开设的公共账户可以转载时事政治新闻。未经批准,其他公共账户不得发布或转载时事政治新闻。
这意味着将来注册账户时,个人需要提交实名信息,已经在使用的人也可能需要再次提交信息。
自诞生以来,朋友圈确实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它以网络互动的形式呈现个人社交圈,大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然而,这种交流方式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犯罪分子利用欺诈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有些人散布不负责任的谣言,散布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由于在线即时通讯工具强大的复制和传播效果,许多谣言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舆论影响,甚至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据业内人士称,被批评的朋友圈中的伪科学、谣言和诱导分享行为已经发展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这一次,国家信息办发布了《即时通讯工具管理暂行条例》,这显然有利于净化信息环境,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建立市场规则和行业规范,保护即时通讯工具用户的公共利益。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实名制是否意味着每个用户都处于“被监控”状态,言论自由也会受到压制?这种担心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互联网实名制”已经争论了很多年。有人认为实名制会净化网络环境,而反对者则认为实名制是对言论自由的极大限制。正是因为很难达成共识,这一政策才被推迟分娩。实名制在即时通讯工具领域的实施相当于一个小规模的试点。
那么,实名制会限制言论自由吗?依我看,肯定会的。然而,我们应该明白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它赋予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义务。在文明社会中,没有自由是不受限制的。例如,在互联网领域,一方面,法律保护我们浏览信息和互动的自由,同时,它要求我们在一定范围内行动。
如今,朋友圈的一些混乱需要法律来规范。事实上,这也是为了保护每个用户的权益。至于所谓言论自由,我们完全相信,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言论自由不会因为这项规例的实施而受到压制,但那些违反事实、侵犯他人利益的“自由”必须受到“压制”。
边肖:是谁
标题:微信的真名是否压制了言论自由的权利和义务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468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青岛啤酒荣获“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