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应对年末“大考” 跨年流动性压力基本可控
本篇文章2371字,读完约6分钟
为了稳定市场对“年底”流动性的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增加了公开市场的操作频率和强度,并通过提高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来应对美国加息。此外,央行启动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以确保金融机构不会因暂时流动性不足而产生支付和清算风险。目前,新年的流动性压力基本可控
临近年底,市场流动性压力逐渐加大。最近,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与年底季节性流动性紧张相吻合,市场利率容易升降。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力度,并通过提前通知和随市场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方式加大了预调整和微调力度。目前,新年的流动性压力基本可控,顺利度过“岁末”基本安全。
“削峰填谷”的熨烫干扰
自12月18日以来,央行一直在公开市场上实现净投资。1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投资2600亿元进行反向回购,19日投资200亿元,20日投资100亿元。12月,央行继续在公开市场“削峰填谷”,以平抑波动。上半年,主要是11月份收回了大量流动性。下半年以来,由于企业纳税、银行纳税、政府债券发行和支付等因素的出现,以及年末强烈的跨季度资本需求,央行不断推出大量净流动性,资金紧张而宽松。
12月的第一周,央行在公开市场推出了1880亿元人民币的一年期中期贷款业务,将当天到期的中期贷款金额抵消了相同数额,缓解了市场紧张。与此同时,央行宣布将于本月再次进行mlf操作,并可能利用28天反向回购来供应新年资金,通过提前公告平息市场紧张情绪。
然而,外部因素对流动性的干扰此时出现了。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区间从1.0%上调至1.25%,从1.25%上调至1.50%。美联储加息后,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上升。14日,央行推出500亿元人民币反向回购操作和2880亿元人民币mlf操作,获胜利率均比之前高5个基点。“年末和年初,银行系统流动性需求旺盛,公开市场操作竞价倍数较高。利率随市场上升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正常反应。”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室负责人明确表示。
为稳定市场对“年末”流动性的预期,央行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考虑到年末和年初银行系统流动性需求不断增加,央行将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确保银行系统合理的季节性流动性需求。由于大规模现金注入,央行还在2018年春节前安排了主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总体而言,银行系统在新年和春节期间的流动性供应是有保证的。”负责人强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济也认为,一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提高是为了应对美国加息,另一方面,央行增加了流动性。这种“量增价升”的模式形成了一种严密的对冲。“考虑到央行目前的调控节奏和新年后RRR降息的目标,目前新年的流动性压力基本可控。”他说。
加强流动性管理
在公开市场灵活操作的同时,央行引入了新的质押监管,这让金融机构“放心”。
12月15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办法》,放宽融资余额上限,扩大质押券方案。对于银行来说,这意味着从央行获得资金的便利性和规模将得到改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定将成员机构的融资额扩大了0/房间。发展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融资余额上限从实收资本的2%提高到4%,国有股份制银行从2%提高到10%,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5%提高到15%。央行相关负责人强调,由于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实收资本少,储备规模小,为避免出现大额清算指令排队,其融资空增幅相对较大。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宏观审慎管理的需要和成员机构的具体情况调整相关参数。
虽然新规并非“放水”,但这种业务只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清算账户资金不足时的一种临时支付系统支持机制,目的是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帮助银行适应低超额准备金率的正常状态,减少对银行准备金的占用。对于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在除夕夜引入这项新规定无疑会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的明明研究团队认为,新规体现了央行加强流动性管理、支持流动性“见底”的态度,成为稳定市场预期的一块垫脚石。央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减少支付清算系统的排队时间,提高支付清算效率,也是为了确保金融机构不会因暂时流动性不足而引发支付清算风险。
稳定的中立仍然是主要基调
展望2018年的货币政策,稳定和中性仍是基调。
以近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调为例,在美联储加息的关键时刻,央行没有选择跟随同步加息,而是跟随市场微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略有上升,但没有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方面,它可以释放继续去杠杆化和防范风险的信号,避免市场参与者形成长期低利率预期,并以政府担保或隐性担保压制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和广义信用风险行为的扩张将有助于控制宏观杠杆;另一方面,考虑到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已经掌握了稳定增长、去杠杆化、抑制泡沫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平衡。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明年利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进行反周期调整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陈济说,稳定已成为近年来货币政策的永恒主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决心。
陈济认为,货币政策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多种工具来稳定市场波动,化解金融体系中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从而保持总体适度的宏观流动性和相对稳定的利率。从空目前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来看,准备金率大于基准利率空.为了避免货币政策放松或收紧的方向性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准备金率的定向调整可能取代准备金率的综合调整,成为主要的调控模式。此外,用于预调整和微调的反向回购和结构性工具也将是正常的“数量和价格”控制工具。
标题:多措并举应对年末“大考” 跨年流动性压力基本可控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35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