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落幕 令人回味
本篇文章1865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吴小伟)由中国经济网主办的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展览会”)今天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馆)落下帷幕。
展览中有许多亮点,近100家参展商制作了自己的产品。在增强互动和参与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游客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为期五天的视听盛宴,具有时尚和前沿的特色,当然也获得了品位。
亮点1:特色菜令人尴尬
在展会的1号展厅,优秀的食品企业频频亮相。孔大师、旺旺、雀巢、洽洽佳、蒙牛、伊利、君乐宝等知名品牌都带来了自己的招牌产品和最新产品,供参展商品尝。王旺的法式布蕾、特浓牛奶、娃哈哈的ad钙牛奶、胶苏果蔬酵素饮料、孔大师的N种速食饮品,让观众倍感亲切。皇尊庄园和光明乳业(600597,诊断单元)的正宗山楂酒酸奶,充满美味佳肴。中粮集团和中和展示了十多种不同领域的食品,令人眼花缭乱。
图为王旺阁展示的王寨法式布衣。
图为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期间中粮馆展示的各种饮料。
图为蒙牛展厅展示的特鲁苏和真正的水果乳饮料。
亮点2:美丽的展厅让人爱不释手
为了吸引观众,展商们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设计,从里到外精心设计了展厅。孔大师展区以其小巧清新的风格和设计元素展示了其作为国际品牌的风格和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的企业使命。特别设计的“中国美食地图”让观众了解孔大师的传统美食现代化成就,以及在兼顾方便快捷的同时保持健康美味的理念。娃哈哈馆采用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的清新风格,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体验,在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树立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设备的良好形象。通过明亮的粉红色色调和城市分拣中心的现实生活模型,每日的优秀和新鲜的展厅展示了新时代电子商务的独特风格。
图为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期间娃哈哈馆的全貌。
图为2017年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期间每日展示的优秀和新鲜展厅的全貌。
亮点3:整个产业链揭开了面纱
除了食品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参与,今年的展览增加了一些单位,重点展示食品行业的相关技术。通过现场展示食品监控、可追溯性等机械设备,以及对独特技术的讲解,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令人惊叹的先进技术已经被食品行业用来保护食品安全。在展会现场,这些技术展厅为每个人准备了各种材料,让他们亲身体验测试过程,充分学习快速测试、食品包装等技术知识。
图中显示了一种用于消毒和清洗食品容器的利器。
图为食品安全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车。
亮点4:时尚很酷
今年的展览充满了色、香、味,也融入了时尚的科技元素,使展览摆脱了“你告诉我,你给我看”的沉闷套路。在过去的五天里,由于虚拟现实体验、机器人(300024,咨询单元)交流、触摸屏回答等互动手段,整个展厅始终保持着一种观看展览的火热气氛。其中,中国经济网食品安全虚拟体验区建立了飞行驾驶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创造虚拟飞行体验。通过体验高空体验的vr飞行游戏,俯瞰生态牧场的全景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扬,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前来体验。由“中国经济网食品安全小博士”组成的机器人旅游团队,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并因其与观众的独立交流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而备受赞誉。
图为中国经济网食品安全博士。
图为中国经济网食品安全虚拟体验区。
亮点5:许多国家提倡良好的习俗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本次展览还增加了外国美食馆,以促进他们的旅游和饮食文化。法国馆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包括斯里兰卡、埃及、巴勒斯坦、科特迪瓦、尼泊尔和尼日利亚在内的6个国家参加了由中国经济网主办、驻华使节商业联盟协办的旅游和饮食文化推广活动。这次促销活动将介绍这些国家的食物、文化和旅游,观众可以品尝到这些国家的特色食物,感受到这些国家的不同风俗。
图为斯里兰卡,一个沿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正在发展旅游业和饮食文化
今年是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与前四届相比,它表现出多方面的“新鲜感”。这次展览的参展商更多,其中有很多知名的食品企业。伊利、光明、君乐宝等乳制品行业积极参展,锦上添花。涉及的食品领域也有所扩大,企业参与了农产品(000061)、酒业、渔业、乳品业、方便食品和休闲小吃。《游仙日报》和百度外卖等电子商务公司的出现给本次展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监测设备、食品安全新技术企业的参与和时尚科技手段的运用增强了展会的互动性,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进步,为早日实现食品安全社会的共享和共治做出贡献。
标题: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落幕 令人回味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06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