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产能合作活力四射
本篇文章1421字,读完约4分钟
东方工业园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是埃塞俄比亚唯一的国家级海外经贸合作区。这也是“一带一路”赴非洲和中非能力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它在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和非洲工业化升级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也访问了这里。在参观了华建鞋厂和园区内的其他企业后,她对中资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赞赏。她认为,中国企业在工业园区投资,促进了就业,提高了当地工人的劳动技能,增加了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这对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经济转型大有帮助。
对于非洲来说,如何改变单一的出口结构,实现自身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充分发挥年轻劳动力的人口优势,解决制成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一直是一个现实而具体的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长期解决方案。尤其是埃塞俄比亚,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不能依靠资源出口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轻工业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是当地有识之士的心声。受“一带一路”和中非产能合作政策的启发,中资企业在埃塞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从最初的少数企业发展到目前的82家企业;从最早的服装和制鞋以及来料加工的单一生产类别,发展到涵盖纺织和服装、水泥生产、汽车装配、食品和医药等各种行业;在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人民的合作下,东方工业园区作为中非能力合作的试点地区,已经站稳了脚跟,为未来非洲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和能力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东非到西非,从北非到南非,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被东方工业园区的成功范例所吸引,无数的工业园区正在建设和规划之中。仅在埃塞俄比亚,目前就有10多个工业园区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由邻国吉布提建设的大部分国际自由贸易区也用于发展当地工业。
拉加德参观东方工业园时,作为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促进产能和设备制造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2017年中非产能合作展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来自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家企业积极参展,重点展示中国在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机械设备、先进制造业、农产品(000061)加工、信息通信等行业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展览还展出了由中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内蒙古铁路等一系列示范项目,被誉为“友好合作之路”、“繁荣发展之路”,展示了中国在促进非洲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帮助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展会还吸引了许多对非洲市场持乐观态度、有意在非洲投资开展产能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小民营企业。展览的主题和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行业、多元化的立体展览。这些企业将成为未来深化中非能力合作的主力军。
此外,中非能力合作基金已在北京注册并投入运行。作为中长期发展和投资基金,其首批资金为100亿美元。据了解,该基金通过以股权为基础的各种市场化方法,重点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空网和工业化的“三网合一”,主要投资于非洲制造业。在高技术、农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和金融合作等领域,优化投融资结构,实现中长期金融可行性,为中资企业投身非洲工业化提供宝贵的金融支持。受诸多利好消息的鼓舞,2017年1月至6月,中非贸易额达到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企业对非洲的非金融直接投资达到16亿美元,增长22%。相信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资企业将在非洲工业化进程中发挥更加务实和积极的作用,通过双方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中非人民。
标题:中非产能合作活力四射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34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