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仍保持较好盈利能力
本篇文章1329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周
联合信贷最近发布的《医药制造业信用分析与展望》报告显示,医药制造业增速正在回升,政策加速了行业集中度和企业间差异化的提高。总的来说,制药工业的弱周期性使其能够在宏观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医疗保险政策的完善带来了下游需求的不断扩大,行业整体仍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信用质量。
21世纪,中国医药市场持续增长,现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药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自2001年以来,中国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与此同时,我国医药制造业还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产业集中度低、部分产品产能过剩、R&D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相关专家认为,医改是影响整个医药行业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新的医疗改革政策已经深入启动并逐步推进。该政策涉及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药品管理与监管、药品价格改革、支付制度改革等诸多内容。该政策加快了行业集中度和企业间差异的改善。品种储备、财务实力和R&D能力将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从医药产品的最终需求来看,一个国家的医药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家医疗卫生水平、国家人口(人口规模、结构、发病率)、国家城市化进程、个人收入和支付能力等。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计,全国的主要卫生资源,如卫生总支出、卫生机构数量和医疗就诊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从2006年到2016年,中国卫生总支出从不到1万亿元增加到4.63万亿元;人均卫生支出从362元/年增加到3351.7元/年。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共有989,000家医疗卫生机构。2017年1月至6月,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39.2亿,同比增长1.9%。随着卫生资源总量的增加和医改措施的逐步实施,近年来全国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倾斜更加明显。
据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卫生支出约为农村居民的3-4倍。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疾病种类多,治疗费用是全体人口的2.5倍。因此,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刺激城市医疗需求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和医疗改革的深化、需求侧人口老龄化和二胎政策的放开,中国药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大关。经过两年的快速增长(增长率超过20%),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从2012年开始逐渐下降。2014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25798亿元,同比增长15.70%,比2013年下降3.09个百分点。
就企业数量而言,2010年前,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扩张,医药制造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但大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制药企业7581家。虽然按照新的gmp要求,一些小型制药企业已经被淘汰,但随着行业的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
总体而言,近年来,中国的主要卫生资源如卫生总支出、卫生机构数量和医疗数量持续增加。总人口、城市化人口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药品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基本药物目录和医疗保险范围的扩大,将进一步扩大中药市场的需求。
专家指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药制造业仍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未来仍有较大增长。但是,由于近年来基础化工原料和中草药价格的波动,预计未来医药制造业原料采购成本仍将存在一定压力。
标题:医药制造业仍保持较好盈利能力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12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中新吉林食品区助力食品安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