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加剧 大金融有望占优
本篇文章3308字,读完约8分钟
在即将到来的冬天,高估值领域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冷,而另一边的强势股票仍在“走自己的路”。
根据中国证券指数发布的数据,平安、贵州茅台和招商银行分别占16.30%、6.78%和6.26%。本月以来,这三只股票是上交所50指数上涨的直接驱动力。此外,自本月以来,这三只股票的日换手率一直徘徊在1%左右,且筹码相当集中。在当前市场整体成交量仍相对稳定的背景下,蓝筹股和权重股的资金集中是大盘股市值“自循环”上升趋势的直接原因,这种风格暂时预计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整体a股市场的月度效应来看,年底的市场风格更容易转向大市值目标,低估值也有望以较高的概率超越高估值行业。在这种背景下,其他小盘股造成的下跌在短期内仍难以对指数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断言市场风格的转变还为时过早。由于金融业整体估值的不断提高,“抓大放小”的市场偏好并没有改变,目前大金融配置仍有优势。
回调后有很多机会
本周,这两个城市触底反弹。在头两个交易日,该指数收到了两个“中阳”,其中上证综指上涨了0.82%,深成指上涨了2.74%。截至昨日,上证综指报收3410.50点,再次收复3400点,深证综指报收11602.10点。在这种背景下,交易量也一直很活跃。
分析师表示,目前市场方向总体乐观。为了把握市场方向,虽然场外资本环境不支持短期的全市场增量资本市场,但现有活跃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增量资本仍在继续,这表明市场正在向市场上投资者的水平发展。风险偏好指数所显示的情绪状态现在处于乐观的环境中,这支持在短期和中期维持现有的方向。板块活动方面,在股票博弈格局下,行业旋转速度在上升,市场主题市场仍在进一步演绎过程中,预计未来方向仍将是积极的。在基金的行业配置行为中,持仓量的净变化继续呈现反向趋势,而行业板块的机会主要被新的持仓量布局所捕捉,这也支撑了市场前景中乐观的市场态势。
显然,自9月份以来,由于盘面在数次突破3400点后回落,略微盘面的盘面并未经历根本性转折。缺乏明确的投资路线和热点地区缺乏跟进也让当前的投资者感到无助和焦虑。无奈,因为目前场内场外资金仍不一致,一方面,主力资金离场的现象并未停止流血,另一方面,以杠杆基金为代表的场外资金仍表现出不畏回调的流入趋势。从盘面上看,股市游戏的情况依然清晰。令人担忧的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一些行业的估值仍然不高,显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然而,3400点关口已成为当前市场的“风向标”,这不仅能唤起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无限遐想,而且似乎还能促使投资者随时警惕盘面回调。焦虑和谨慎的复杂情绪总是在基金的“心结”中显露出来。由于市场过于关注3400点关口的得失,追涨杀跌的非理性因素使得基金入市意愿有些犹豫。事实上,上述所有“纠结”始终指向投资者在当前市场中尚未清晰把握的投资主线。
中信证券表示,通过观察50etf的走势,不难看出目前白马股的整体实力,在白马股继续肆意运行的背景下,市场有望逐步向纵深发展。从中期和长期来看,获得绩效支持的行业领导者仍然是最有价值的目标。大盘股白马股持续获得资金购买的局面暂时不会改变。年底前一个半月,市场仍将运行在3400点上下2%左右的区间,同时波动会加大,两极分化格局也会加剧。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建议不要偏离主线,继续骑白马,不要在没有价值支撑的情况下逢低买入主题股。这种过早的逆向思维可能会落在黎明明的前夕。
“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根据中国证券指数发布的数据,平安、贵州茅台和招商银行分别占16.30%、6.78%和6.26%。可以说,本月以来,上述三只股票是上交所50指数上行的直接驱动力。此外,自本月以来,这三只股票的日换手率一直徘徊在1%左右,且筹码相当集中。在当前市场整体成交量仍相对稳定的背景下,蓝筹股和权重股的资金集中是大盘股市值“自循环”上升趋势的直接原因。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马太效应加剧。无论是“19条行情”、“美丽50”,还是最近上证50指数的“脱缰”,背后的客观原因都指向了市场的龙头股——恒强和市场的强势蓝筹股。目前,有人质疑这样的市场是否正常,有人直接指出,市值大、白马大、资本领先的行业本身风险大,而不是正常的市场状态。分析人士认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a股市场的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符合当前市场的客观现实和证券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
光大证券表示,随着养老基金加速进入市场,保险基金短期操作受到严格监管,a股加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机构投资者风格的权重不断增加,这也对市场的交易逻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机构投资者的风格偏向蓝筹股,但他们也有一个特点,即更注重投资纪律,即普遍存在重新平衡资产配置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低增长、低通胀、低货币扩张”的时代,资产配置的大方向需要从大的宽松泡沫转向选择核心资产。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经济环境。研究高质量公司的竞争力远比研究短期时机和风格轮换重要。各行业竞争力增强的龙头企业将成为核心资产。
在此之前,对于核心资产是否“泡沫化”存在分歧。CICC认为,强劲行业的估值已经回升,但尚未“冒泡”。CICC强调,在a股市场开放的背景下,估值标准将越来越国际化。今年以来,符合中国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的大消费和科技硬件等板块大幅上涨,部分股票估值出现大幅回调。投资者担心这些强劲行业的可持续性。然而,从历史和国际的角度来看,横向和纵向比较这些行业的估值和盈利能力,就盈利能力和估值而言,它们对全球同行仍颇具吸引力,而一些蓝筹股尽管持续上涨,但仍有基本面支撑。在海外基金增加a股配置的背景下,这些板块仍有望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大金融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分析师表示,从整体a股市场的月度效应来看,年底的市场风格更容易转向大价值目标,低估值也有望以较高的概率超越高估值行业。目前的操作不是做头寸管理,但投资逻辑是选择物美价廉的优质公司,并长期持有。在这种背景下,目前估值仍相对较低的大型金融部门显然具有配置价值。
最近发布的《关于大型资产管理业务新规定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规定)直接刺激了大型金融机构。一方面,随着银行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破冰,强势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恒强”的主导格局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新规直接指向资产管理产品的刚性赎回,保险产品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改善,成为稳定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此外,在非标准金融管理收缩后,银行失去了重要的高收益资产类别,从长期来看,对股权资产的需求必然会增加。未来,在银行债务成本的压力下,结合股票资本市场平稳发展、波动范围窄的特点,银行的财务管理将进一步偏向于股权资产,这也将对股票市场形成长期大规模的增量资本预期,券商作为高贝塔品种将受益更多。
就细分而言,很明显,大多数机构仍然更喜欢银行业和保险业。
分析师表示,在宏观环境稳定、监管预期充分的背景下,银行股的核心投资逻辑是坚持行业业绩上升趋势的主线。中泰证券还指出,银行股的基本面是“中奖号码”,即基本面是向上的,弹性不明显,但会持续很长时间。当市场预期收益率下降,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仍能长期稳定在14%时,该行业的配置价值就凸显出来了。“新规”有利于银行股的投资,对银行基本面的影响是差异化。新规出台后,中小银行的银行间收入和理财收入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它们的低估值将成为银行外包资金的偏好。而主要专注于“传统贷款业务”的大型银行的基本面是有利的。
招商证券认为,保险的长期投资逻辑较强,行业的负债、资产和政策的主要投资逻辑清晰。密集和多维跟踪指标也反映了当前行业的积极趋势。在持续确定的背景下,没有必要过度恐高,回调是增加仓位的好机会。据估计,2018年电动汽车的目标增长率将为15%,这在北京汽车中心是1.5倍。
从大金融整体来看,天丰证券指出,从市场结构来看,今年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主要板块的轮换和结构性机会。1-2月周期,3-4月消费,5月大金融,6月消费,7-8月周期,9-10月消费。不管周期指数如何,都有一种绝对主导的风格。展望过去两个月,作为上交所50指数中相对滞胀的板块,结合经济、利率和流动性环境,大金融有望在年底成为主导类股。实习记者李
标题:“马太效应”加剧 大金融有望占优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88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