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加速促进工业转型
本篇文章1502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张孔娟■孙莹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的劳动力供给(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经历了“五次连续下降”。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急剧减少,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直接促使许多企业引进现代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刺激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劳动力减少
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相对增加。截至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人数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15.5%。在2.1亿老年人中,近4000万人是残疾人或半残疾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未来,中国劳动人口数量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也直接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减少。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优势。中国劳动力的巨大规模和比例决定了其他国家无法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可能性。劳动适龄人口是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中国在1973年实施计划生育之前,经历了两次极高的出生率高峰。经过一代人的增长,这一时期出生的大量人口成为劳动年龄人口(16-64岁)。根据这一计算,中国劳动力增长率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达到峰值。经过一代人的增长,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将达到峰值,然后下降,成为劳动力短缺的原因之一。
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长三角和珠三角低端产业的短缺明显。根据广州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2016年农民工返乡就业比例较2015年(93.88%)下降了0.26个百分点。假期过后,广州企业需要补充189,100名员工,比2015年增加了25,000人。
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已成为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转变的诱因,并间接促使许多企业引进现代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根据广州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调查的就业差距,企业扩大就业规模、保持现有就业规模和缩小就业规模的比例分别为27.36%、64.15%和8.49%,即60%以上的企业将保持现有就业规模。
这也表明,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创新转型,就业规模的适度缩小更符合除老人和儿童以外的劳动人口数量。众所周知,“机器替代”已经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率先出现。这种转变缩小了就业规模,同时也对新招聘员工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自动生产线的优势,如操作简单和稳定的质量控制,使“机器替代”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根据未来产业研究所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产销需求预测及转型升级分析报告》,自2010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大幅增长,比2009年增长1.71倍,当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4978台。台湾;截至2016年,销量约为9万辆,同比增长51%。增长率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
在第六届梧州产业论坛上,深圳市副市长高子民表示:“深圳市政府将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工业智能制造。相信梧州产业论坛将进一步推动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工业智能制造大国的地位而努力奋斗。”
深圳作为创新发展的先导城市,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全面贯彻国家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政策,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密切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发展机遇,制定一系列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成为突出的产业新兴产业。
标题:老龄化加速促进工业转型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99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