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激活了7833家“不懂不敢不会”做外贸的中小微
本篇文章902字,读完约2分钟
山东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冰:
正是这种新模式激活了7833家“不懂、不敢”做外贸的中小企业
◆记者史超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现在,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模式,其对外开放程度不仅进一步提高,而且使市场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山东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10个月,山东省实现外贸进出口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在中国沿海六大省市中排名第二。
“外贸的崛起有外部经济复苏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新兴业态带来的变化。”19日,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先驱报》特约评论员刘冰告诉《经济先驱报》记者,正是山东引进和推广了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市场采购交易方式等“新鲜血液”,实现了外贸格局的优化升级,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外贸形式有效激活了山东7833家不知道如何做外贸的中小企业,占全省36000家出口企业的五分之一,从而增强了当地企业在外贸市场的影响力。今年前10个月,30家省级综合外贸服务企业出口超过155亿元,其中地方重点培育企业出口增长57%。
刘兵指出,越来越多的山东企业愿意走出去,融入国际市场。据悉,目前,山东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投资于国际产能和设备制造,建成了四个国家级海外经贸合作园区,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数量居全国第一。
当然,山东外贸经济的提升也与其近年来便利的外贸服务和高质量的经营环境密切相关,这也使得山东“对外开放”的另一面——外商投资表现良好。目前,在思科、雅培和江森自控等财富500强企业中,有209家在山东实施了700个重点项目。全省有外商投资企业15000多家,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4.2%,已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然而,俗话说,“90后走一百里”,山东的对外开放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刘兵指出,国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高,深加工水平将不断提高。在技术研发、市场控制和分销服务体系改革方面应进一步努力。如果我们能够抓住重点,取长补短,积极应对国家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必将有助于全面提高山东的开放经济水平。
标题:新业态激活了7833家“不懂不敢不会”做外贸的中小微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575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