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创造绿色和发展“双赢”
本篇文章880字,读完约2分钟
10月19日,第19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大多数代表团讨论了对中外记者开放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对此进行了讨论。《经济日报》的记者既快乐又昂贵。“天空是灰色的,荒野是无边无际的,风吹草动,牛羊低低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农业和畜牧业的大区域。东边是呼伦贝尔草原,牛羊成群,蓝天碧草,西边是800里的巴彦淖尔河套,可谓江南金粮仓。”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的公开讨论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赤峰市委书记段志强这样描述他的家乡。
内蒙古作为一个农牧业大省,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新的发展观,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河套面粉、兴安杂粮、蒙牛乳制品以及内蒙古著名的农牧业产品尤其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蒙古独特的自然条件,如日照和温差。因此,坚持绿色发展是我们农产品的卖点。我们必须走绿色共赢的发展道路,从保障空燃气、水土安全、控制化肥、控制药品等多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有机健康产品。”段志强代表说。
近年来,农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农畜产品总量增加,导致销售不畅。段志强代表说,面对这种形势,农牧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势在必行。“首先,我们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全面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以赤峰市为例,两年来,我们减少玉米种植面积366万亩,增加杂豆杂粮110万亩。”
促进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也是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段志强代表表示,现在全区各地都很重视“农牧+模式”,推进农牧业与旅游、电子商务的融合;建大基地,创名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优质农产品深加工(000061,股票)(000061,股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继恒说,内蒙古是国家的北门,是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是我们的责任。近年来,内蒙古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取得了可喜的绿色成就。近年来,内蒙古年均造林面积超过1000万亩,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实现了草原植被和森林面积的双重改善李继恒副说:(经济日报记者廉丹)
(负责编辑:郑松hn002)
标题:内蒙古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创造绿色和发展“双赢”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467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