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新闻信息网”,我们每天实时更新播放与青岛相关的重要新闻、城市公益宣传标语和天气预报以及经济信息、生活资讯等资讯,是世界了解青岛、青岛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页 > 青岛新闻 >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秦道更新时间:2020-09-25 03:24:03阅读:

本篇文章3249字,读完约8分钟

水马头村的一位天才宋世池(左)给贫困家庭王学良教授小龙虾养殖技术。雷婷照片

贫困家庭何秦晓在合作社的养兔基地检查幼兔的发育情况。雷婷照片

陕西省山阳县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县。通过“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县域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工业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帮扶和产品销售模式,帮助全县约65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陕西省山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它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全国共有129个贫困村,其中30个为深度贫困村,贫困率为22.27%。山阳县创新实施了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大工业户带动的“三带三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创新了金融扶贫、全方位帮扶和产品销售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果。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一个大有能力的人有一个新的想法――他有一个好的开端

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宋世池转让了土地,建了一个40亩的小龙虾养殖池。今年,村里63户人家开始用宋世池养殖小龙虾,总共生产了4万公斤小龙虾,售价从15元到25元不等。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山阳县水码头村位于陕西和湖北的交界处。河堤下有许多湿地,出产的九眼莲是一种著名的特产。34岁的宋世池(音译)是水码头村的一名村民,他一直在户外工作。2011年,他回家创办了一家农舍。近年来,小龙虾已经成为农家音乐的标志性菜肴。宋世池发现,村里河滩下适合种植莲藕的湿地是养殖小龙虾的“风水宝地”。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2015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宋世池划拨土地建设了一个40亩的小龙虾养殖池,并在养殖池内套种荷花菜,创建了“水芙蓉虾共生、岸农家乐”的生态养殖营销体系。今年,全村63户人家开始用宋世池养殖小龙虾,生产了4万公斤小龙虾,售价从15元到25元不等。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今年,宋世池只经营了3000公斤的成虾供自己的农场使用,这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和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养殖小龙虾,并带动销售。他的“龙虾队”中有14户是贫困户,49岁的王学良就是其中之一。宋世奇得知王学良转让了6亩土地后,免费提供了1400元龙虾苗,使王学良赚了1万多元。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宋世池的强项是小龙虾的种植和销售,但他的套种荷花蔬菜却卖得不好。为了帮助新兴的莲花虾产业,水码头村党支部帮助宋世池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并计划在即将到来的莲花菜销售旺季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他进行推广。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龙头企业支付工资——快速脱贫

企业利用产业政策将土地转化为股权,股权转化为股本,农民转化为股东,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再生;贫困户通过土地转让、分红和部分收入,真正实现了企业增效和贫困户增收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我家有3亩茶园,头三年以每亩2000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公司。去年年底,茶园被转换为2股,年底可能会支付额外的股息。今年采茶季节,我来公司采茶一个月,赚了近3000元。是时候施肥和修剪了,然后做一些工作,你可以在年底获得更多的收入。联华社区古力组村民张长芳告诉记者,她家有三个小孩。由于夫妻双方都没有茶叶种植技术,茶园效益不好,她将3亩远离家乡的茶园转让给山阳县金桥茶业有限公司,自己在公司的茶园工作,平均每天收入70-80元。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在莲花社区,像她这样住在茶园的村民比比皆是。有些村民从清明节前到中秋节前后只能采茶赚1万元左右。

茶叶是莲花社区推广的绿色产业。“过去,人们对种植茶叶有顾虑,认为它技术含量高、投资大、见效慢,不愿尝试。通过建立完善的利益联动机制,使茶农在产业链中实现了效率和增值。”金桥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对记者表示,用活产业政策实现了“三个转变”:土地变成了股权,股权变成了股本,农民变成了股东,实现了资源的振兴。公司以承包租赁方式将村集体经济和个体农户的部分闲置土地转让给企业,费用分为一次性支付和逐年支付。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个体农户分散低效的茶园通过协议纳入企业集约化管理。企业首先投资技术、种子和培训费,在零散的闲置坡地上实施连片园林建设。对于零星小茶园,其经营权发生变更或缺乏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不便继续经营的,将通过合理估值进行整体收购或合资,并向茶基地农户发放股权证书。茶农在公司每年可以获得500到800元的分红。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目前,金桥公司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该公司目前拥有5500亩茶园,2016年的产值为2100万元,家庭平均收入为1.2万元。2017年预计产值可达2800万元。2016年,公司向贫困家庭支付了55万元以上的工资、地租和福利分红,近三年向村民支付了158万元的工资收入。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联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吴表示,贫困农民的一部分收入来自土地出让,一部分收入来自分红,一部分收入来自就业,这不仅是稳定的,而且是可持续的。经过长期的培训和实际操作,农民工逐渐成为工业技术的骨干,真正形成了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互利局面。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合作社识别行业-广泛推广

山阳县采用“公司+基地+分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民”的产业扶贫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公司与新建合作社签订订单,确保群众利益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9月8日,记者来到满洲里关镇瑞和养兔合作社,技术负责人阮半福正在向贫困家庭贺讲解养兔技术。"自从养兔以来,我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何秦晓的家庭由四口人组成,她的丈夫因车祸瘫痪,而她是整个家庭中唯一的劳动力。她从精准扶贫储备基金中借了50000元加入合作社,连续三年每年年底至少可以获得5000元的保证分红。从今年2月开始,她在一家合作社学习养兔技术,月薪从原来的1500元增加到1800元。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除了精确的扶贫储备贷款,贫困户还可以利用产业直接补充股份,采用商业兔子,年底分红。”阎半福告诉记者,他们依托养兔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分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和普通农民。基地采用“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供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商品兔回收”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贫困家庭通过土地和贷款对合作社进行投资,以获得精确的扶贫储备。每年保证分红不低于10%的股份,并向合作社注入2000元工业直接补贴资金,用于收养商业兔子,然后由合作社筹集。农民不承担市场风险。,可连续3年每年分红;一般农民以现金购买股份,且每年保证股息不低于股份的8%。同时,根据岗位需要,公司和合作社优先考虑贫困户劳动力从事经营、育肥和销售商品兔,月工资为每人1200元至2000元,并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使贫困户成为技术农民,增强其就业能力。目前,瑞和兔业养殖合作社带动附近30户贫困户投资养殖基地,并采用60组养殖兔(每组1只公兔和5只母兔)。据估计,每年可以放生25000只商品兔,平均每户收入8000元。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利益就是吸引力。松树坪村和李嘉存先后与瑞和合作社达成协议,建立养兔工业基地。再过10天,李嘉存的集体养兔产业基地将投入使用。预计年收入80万元,净利润70万元,集体年收入10万元左右,将带动100户贫困户每年增收5000多元。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兔子都是珍宝。甚至兔子粪在周围的茶园也是最畅销的。我们计划使用肥料干燥机,但这将花费数百万元,这有点困难。”谈到未来的计划时,阮半福有些困惑。对此,满洲关镇书记冯瑞表示,为了鼓励发展工业,扩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山阳县创新金融服务发展模式,可以为每个贫困村安排发展工业合作社的专项资金或互助基金。一万元;通过政府筹集3000万元贴息担保资金,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投放7000万元企业贷款,可向农民提供2.65亿元工业贷款。在配套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集体贷款试点。在这种情况下,阮和你一样富有。

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山阳县还出台了《扶贫产业扶持办法》,重点培育中草药、林果、畜禽、食用菌等“十大扶贫产业”。通过实施贫困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融入产业链,使贫困户能够通过产业发展增加收入。目前,山阳县培育了30多家龙头工业企业,建设了22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了640个专业合作社和112个大型贫困户,全县约6500户贫困户通过工业发展稳步增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雷婷)

标题:陕西山阳发展“三带三创”扶贫模式 把每个贫困户都“镶嵌”在产业链上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59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青岛新闻网介绍

青岛新闻信息网于1998年7月份创刊,具有访问量高、技术力量雄厚、访问快捷、安全性高、原创内容多、应用创新多等优势,以“权威、准确、实用”的特色,主要为网民提供青岛新闻、社区、房产、汽车、旅游、健康、婚嫁、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等实用青岛新闻,是海外读者、媒体和商业网站转载、获取、了解青岛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青岛市各类外语宣传信息的集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