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加快推进扶贫对象动态管理
本篇文章926字,读完约2分钟
“刘清”工作方法有助于准确使用扶贫资金
我省加快推进扶贫目标动态管理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扶贫系统视频会议上了解到,目前,我省各级扶贫系统加快了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扣准了扶贫和扶贫的第一个“扣”,促进了扶贫资金的准确使用。
据报道,我省在推进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硬骨头”,如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政策把握不准、一刀切等。面对这些问题,我省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六清”工作方法,即贫困对象情况明确、贫困原因准确清晰、救助措施明确、救助责任明确、投入产出目标明确、退出规划时间明确。从村一级开始,逐步总结形成省、县、村“一户”和“一户”。
贫困目标状况是分析贫困人口的多种属性,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劳动力、住房和其他家庭状况。有必要逐一分析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和水平,了解贫困对象(县、村、户、人)的结构和现状。准确清晰的贫困原因,就是要准确确定因病、残、上学、受灾、缺地、交通落后的贫困家庭的“11个贫困原因”,做到总量、结构、人到户、干群分明。帮助措施针对从家庭到个人的贫困原因,制定由从个人到家庭的贫困原因决定的帮助措施,从而实现有针对性和准确的帮助。明确协助职责是将以上三个清单进行汇总整理,并将其纳入“挂袋帮”单位和驻场队员的协助职责清单,然后汇总形成各级各部门的任务目标和职责清单。明确的投入产出目标是将从村到户的所有项目逐项进行排序,并按照脱贫标准计算“两账”。一是投入到农村和家庭的资金,二是扶贫需求。退出规划的时机明确,包括原贫困退出规划、经过动态管理后由同级党委和政府完善和确定的规划方案、贫困人口的减贫、贫困村的驱逐以及贫困县的年度情况。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准确使用,我省各地通过探索和示范,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水平,并从供给方面努力引导家庭资金的使用,促进了“脱贫致富、以德报怨”的明确方向的形成。逐步改变直接给钱或无条件分红的援助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实行“按劳付酬,优酬优先”的帮扶,将帮扶资金转化为产业投入、劳动报酬和公益性岗位补贴,促进贫困人口由“等待扶贫”向自力更生和扶贫的转变,增强非户籍人口和社会对扶贫方式的认同。(记者胡小蓉)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云南省加快推进扶贫对象动态管理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85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