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艳鼓励应届毕业生创业 但前期要有知识积累
本篇文章836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主办的第345次“经济热点面对面”访谈节目中,就“企业家热中的冷思考”发表了讲话。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照片
中新网9月18日电(记者杨淼)近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第345期“直面经济热点”访谈节目采访时,谈到了大学生创业问题。她说,新毕业生的创业精神值得鼓励,但他们在创业前需要积累知识,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报道,日前投资界有一篇热门文章,名为“创业害死多少人”,文章提到“在家没有能力、没有经验、没有人脉、没有钱的人,应该老老实实工作。”创业是一种积累。年轻人仍然需要学习更多知识,少上创业课,更多地了解现实,不要总是想制造大新闻。”
软银亚洲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总裁闫妍认为,创业是一个利基事件,通常只适合特定人群。如今,大多数人渴望快速成功,并把创业视为投机。
对此,刘表示,大学生创业确实有局限性。然而,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放缓,每年都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如果不鼓励大学生创业,许多学生可能会面临就业问题。“双创”提出后,大学生将有另一个就业渠道,选择创业实现人生价值是一件好事。
不过,刘也提到,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是盲目的。她认为,在创业之前,大学生需要积累知识和基础,在创业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这将使他们更有可能成功。
她举了一个例子,上海制造商,谁做物流,开超市,并在创业初期实践了许多事情。后来,在创业的过程中,他发现创业应该和他的专业结合起来。于是,他和老师、同学们共同开发了一款节能产品,目前已经在市场上成功推广。
刘说,有些企业家把他们所有的钱都用来创业,这将限制他们的决策。他们会失去理性,走自己的路,但他们很容易失败。她建议大学生在创业前应该和一些风险投资机构的人谈谈,告诉他们好的想法,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些风险投资机构对市场有了更好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可以提供一些很好的建议,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很有帮助。
标题:刘国艳鼓励应届毕业生创业 但前期要有知识积累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04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