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一次性筷子的神段子吗?现在轮到日本砍树供中国
本篇文章1909字,读完约5分钟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听过各种各样的笑话把日本人的民族素质“神化”了吗,就像每一个小系列一样?
除了“中日小学生夏令营”之外,“一次性筷子”也是一个很多人都很熟悉的神级笑话。
撰写这段文字的人说:日本人保护他们的森林资源不被砍伐,因为他们关心环境,从中国进口廉价的一次性筷子。
一个版本甚至声称日本99%的一次性筷子是从中国进口的。言下之意是“目光短浅”的中国人为了一点钱而出售珍贵的森林资源。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些日子有些人编了笑话,但现在他们的角色在现实中改变了。
▲图片来源:世界银行
每个小版本都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五大森林资源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日本木材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是中国。
然而,与这一段不同的是,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中国人不会进口日本木材作为一次性筷子。
根据日本政府发布的森林白皮书,中国进口日本木材的主要用途是建筑、室内装饰和家具用途。
日本对中国的木材出口增加了几倍
根据万维网最近的一份报告,随着中国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砍伐树木的严格限制,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木材进口国,从日本进口的木材主要用于制造家具。
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日本木材的最大买家是中国。2016年日本对华木材出口总值比2015年增长48%。
中日木材贸易角色转变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国人的购买力大大提高,建筑、室内装饰和家具的木材需求从2007年的1.65亿立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3.14亿立方米和近8亿立方米。
▲图像来源:flickr
根据共同社早先的报道,日本政府在今年5月通过了2016年版的森林和林业白皮书。报告显示,2016年,日本木材出口同比增长4%,达到238亿日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是5年前2011年的1.5倍。
2016年,日本对中国的木材出口超过其他出口目的地,位居第一,出口总额为90亿日元,约为五年前的3.8倍。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网站,2016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木材总值为90.3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
▲图片来源:日本农林水产省网站
从历年出口情况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自2013年以来,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木材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中国海关总署网站显示,2015年,中国从日本进口了“木材和产品”;木炭;软木。“梭织品”为5.13亿元,其中木材及制品和木炭为5.08亿元。这一数字在2016年增加到6.33亿元人民币,增长20%。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除木材本身外,还包括木制品和木炭,统计口径与日本农林水产省不同。
中国的净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一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12月1日发布的白皮书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国家森林面积达到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66%。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从2010年到2015年,中国是世界上森林面积净增加最多的国家,年均增加154.2万公顷(约15,500平方公里)。
根据《纽约时报》援引的联合国官方数据,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中国的森林面积增加了168,000平方公里,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和其他州。
这篇文章估计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已经在植树造林项目上投资了大约1000亿美元。《纽约时报》评论称,中国在环保项目上的大力投资不仅能造福子孙后代,还能为全球气候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6年3月21日世界森林日,世界银行数据博客发布了全球森林资源统计数据。
根据这一数据,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在25年内减少了13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相当于每小时减少1000个足球场的绿地面积!
然而,在全球绿化面积不断缩小的背景下,中国却脱颖而出,成为“绿色之都”。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森林面积在过去的25年里增加了51.2万平方公里!相比之下,巴西的亚马逊雨林面积减少了532,000平方公里。
在这张动态图中,蓝色代表森林面积的增加,而红色代表森林面积的减少。每一个小系列(微博)都注意到世界上最大的蓝点出现在中国境内。
网民称赞中国的绿化
每个小编辑都注意到,在相关的微博评论区,网民们也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中国近年来大力坚持的植树造林事业大加赞赏。
一些网民调侃说,“砍树应该在国外做”是我们坚持的原则。
新浪微博ceo王高飞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进口木材更具成本效益。
一些网民哀叹曾经熟悉的“荒漠化”一词已经很久没有被提及。植树造林改变了黄土高原和中国西北地区。
有些人感叹“时光倒流”,认为现在的自然环境已经逐渐恢复到童年时的美景。
标题:还记得一次性筷子的神段子吗?现在轮到日本砍树供中国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3044.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