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虎林:调出农民致富路
本篇文章1563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杨同玉·刘冀生
“这些药材可以在九月中旬收获。因为他们以前签过订单,所以根本就不卖。”农民宋告诉记者。走进黑龙江省护林市新乐乡北方药材种植基地,板蓝根、黄芪、桔梗等生长良好的药材出现在人们面前。在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过程中,护林市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和突破,最终推出了国风农业音乐。
优化种植结构,调整农民致富方式
在离药材基地不远的新民村果蔬大棚基地,70个大棚排列整齐,大棚内种植了西红柿、茄子、白菜、西瓜、桃子等20多个品种的果蔬。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水稻育苗温室得到了再利用,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让种植者尝到了甜头。这里棚子里的瓜果很快就要上市了,那边山上的美国榛子正在茁壮成长。
新民村的农民种植美国榛子已经有六七年了,荒芜的山区已经得到了利用。“大蝎子的市场价格不错,但仍然供不应求。湿磅可以卖到20元。我现在种植面积为100英亩,准备再扩大50或60英亩。”新民村的农民陈说。
近年来,护林市着力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果蔬种植经验,在耿农村、华树村、华鹏果蔬园和华南村高效经济作物园建设了三个绿色果蔬生产园区,成为呼林市城镇居民绿色、安全、优质、放心的“菜园子”,观光、采摘、休闲、娱乐的“后门”。就经济效益而言,袁青果蔬综合园区仅种植一个黄瓜,亩产净效益可达8400元华树村的华鹏果菜园以特色果菜品种为主,如油桃、李子和富硒苹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油桃种植技术逐渐成熟,亩产效益达到2万多元。草莓是华南村果蔬产业的一大“招牌”,平均亩产4000斤左右。按平均每公斤5元计算,每亩扣除成本后的净效益为13000元。
在魏光镇胜利村,“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是提高种植业效率的有效途径。村主任关桂林鼓励村民动员村民入股耕地,并成立了高科技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他投资500万元,逐步形成了集无核葡萄、红莓、中草药和特色谷物为一体的多功能种植示范园区。今年,红莓种植园区种植了500亩,年产量为每亩500公斤,每亩纯收入2000元。光是红莓的净收入就能达到100万元。
政府积极引导黑土新动能的释放
近日,位于杨刚镇杨树河村高标准地果蔬创业示范实验园的毛葱收获颇丰。亩产在约6000斤,每亩纯收入达8000元。据预测,9月份,485英亩的北药种植示范区将很快收获丹参。“丹参的种植方法不难,收入也相当不错,比大豆和玉米高三至五倍。”北药种植者韩海昌告诉记者。从目前的经济效益来看,杨树河村种植北方医药和果蔬不仅拓宽了致富渠道,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胡林推进农业供给方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虎林是一个大的农业城市。在种植结构调整上,坚持向优质有机绿色作物、高效经济作物、饲草料和畜牧业向上调整,向一、二、三产一体化向上调整。当地农业、畜牧业、农业机械和食品技术人员组织成立了20个种植结构调整宣传小组,深入全市85个行政村,向农民详细讲解国家政策以及如何优化和调整种植结构。并制定了《护林市发展黑木耳和北方医药产业扶持政策》,护林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和奖励大规模黑木耳和北方医药种植户和新开发户。建成14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总面积1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他们所有的产品都注册在“黑龙江大米网”平台上进行网上销售,近万亩的面积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可见的和可追溯的。建成11个绿色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鸭米、鱼米、蟹米等有机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当前,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呼林市涌现出一批新的农业经济主体。过去,传统农民只低头种地,不抬头看市场,现在他们正在重生,一条绿色、优质、成熟的新农业发展链正在虎林悄然延伸。
标题:黑龙江虎林:调出农民致富路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71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平度:玉米栽培“水肥一体化”
下一篇:雕塑之都:长春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