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智慧检务”风起云涌 “智慧检务”成为电子政务新风口
本篇文章1592字,读完约4分钟
地方情报检察工作风起云涌
2017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2017-2020)》,要求全国检察机关依托大数据、智能语音等前沿技术,统筹利用以司法案件数据为核心的检察数据资源,建立检察大数据总体框架,营造大数据应用的良好生态,打造智能化检察事务。
在为最高检查和起诉服务构建大数据平台之前,本地智能检查服务一直在激增。北京、浙江、山东、贵州等省市检察机关建立了大数据平台,运行效果显著。
以北京检验立方c-139大数据辅助决策平台为例,该平台建立于2014年。它收集了60万个案例信息和1.1亿个业务数据,整合了4个资源数据库和160个系统功能,挖掘和分析了765个指标和4300个人员信息。
2017年4月,检察机关进一步转型升级,构建1.0版检察管理监督平台系统。该平台已正式投入运行,将建成检察管理监督系统的主阵地和枢纽,实现全过程在线阅卷、动态管理和控制,以及全医院、全员工、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2016年3月,浙江省检察机关与阿里巴巴云签署合同,围绕浙江稽查云计算平台建设加强合作,依托电子稽查项目,同时打造浙江稽查云地图、浙江稽查云愿景、浙江稽查云管理和浙江稽查云检测平台。
浙江省检查云图大数据可视化应用平台分为主屏幕和子屏幕两部分。主屏幕显示6条业务线的27个核心指标。每项业务显示19项调查和监督指标、22项公诉指标、19项不检查指标、22项检查执行指标、14项控制应用指标等。数据的区域分布和实时办案数据信息显示在全省地图区域,分析的数据以动态直观的多维报表和图形的形式显示,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2016年9月,贵州省检察院大数据应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17年,贵州省检察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大数据应用的实施意见》,将2017年定为大数据应用推进年。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用于分析近两年贵州省处理的14100起故意伤害案件,发现存在2332个要素偏差、2395个量刑偏差和674个证据风险;结合网上案件质量评估系统,对100,352起各类案件进行了评估,发现并纠正了30多项实质性缺陷,案件处理单位已予以纠正和纠正。
图1:当地情报检查的进展
资料来源:未来工业研究所
智能检测已成为电子政务的新出路
随着电子检察工作的深入实施,新的应用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司法办案、检察机关、队伍管理、检察保障等各种检察数据资源将进一步丰富。全国部分检察机关已逐步开始探索大数据技术在智能检索、推类案件、协助定罪量刑、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检察大数据应用已初具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资金充足,《行动指南》指出,要依托现有项目资金,积极寻求资金支持,开展检察大数据重点和急需项目的建设和应用。电子检察二期规划突出大数据项目经费保障,各级检察院将大数据应用纳入智能检察建设,探索科技时期规范化经费保障机制建设。
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大规模投资已经成为智能警务发展的有利支撑。根据2016年远景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及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在“十三五”规划周期中,作为承上启下的一年,许多项目相继启动,政府信息技术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增速达到9%,达到657.6亿元。
图2:2011-2018年中国政府产业信息技术投资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未来工业研究所
随着我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电子政务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特别是十八大将信息化列为新四个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一,这意味着信息化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在这些因素的驱动下,预计未来五年电子政务将保持13%左右的稳定增长,到2022年可能达到4456亿元。
图3:2008-2022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变化(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未来工业研究所
标题:地方“智慧检务”风起云涌 “智慧检务”成为电子政务新风口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53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