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穿越湖底的隧道管廊通车 施工过程极为复杂
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网(603000)8月31日电(朱江)近日,记者从中国建设第一局获悉,中国第一条海底隧道与管廊联合建设项目银川月海隧道管廊工程东段正式通车。该项目于去年5月25日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年底竣工。
银川月海隧道管廊工程是第二批公用隧道试点城市的首个落地工程,也是功能最齐全的最大单管廊工程。银川月海隧道管廊长1830米,既满足了双向八车道交通的要求,又设置了独立的非机动车车道,满足了行人的要求。同时,还有8条管道,包括电力舱和综合舱、电力、通讯、燃气、热力、供水、雨水、污水、中水等。,满足铺设各种管线和所有进入走廊的要求。
月海隧道的管廊连接着月海的东西两岸。月海是黄河、自然降水和银川湿地等水资源的汇集地,相当于杭州的三个西湖。目前,粤海东岸和西岸的交通需要绕过南岸,大约需要8公里。隧道建成后,东西两岸直线距离仅为1.8公里,通行距离缩短了77.5%。
银川粤海湖隧道管廊工程东段正式通车(照片由中国建设第一局提供)
建造过程极其复杂
中国建设第一局银川月海隧道廊道工程项目经理景渔阳表示,施工期间应切断围堰,保持湖水正常流动。岳海湖通过艾依河与黄河相连,艾依河是宁夏人工引黄的灌溉渠道,负责银川市的防洪排洪。因此,围堰应分段推进,最后一段合拢时应预埋大直径涵管,以保证水流畅通。最后,当涵管拆除后,隧道廊道的最后一次运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流尽快恢复。
环境标准要求极高
荆羽杨认为,为了保证两侧土围堰的牢固性,应在围堰外放置沉桩进行护坡。为了保证湖底的原貌在施工后能够恢复,他们不惜任何代价放弃了传统的混凝土桩基,改用造价较高的拉森钢板桩。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铺设7000根6米长的钢板桩,在围堰外形成一千米长的钢墙,这就增加了施工的额外成本。
项目部计划在隧道走廊建设完成后,将这些钢板桩一个一个的拔出,这样湖里的鱼就可以无障碍的通过水面。为了确保鱼能回家,他们还准备了一个特殊的“临时住处”,用来存放来自湖底的10多万立方米的泥浆,并在施工结束后将清理干净的泥浆覆盖在隧道管廊的顶部。将原湖底的淤泥返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月海湖底的水环境与原生态的平衡,保持湖中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变。
操作风险系数极高
隧道走廊隐藏在湖底深处,其底部比湖底低13至14米。项目经理荆羽杨(音译)强调说,项目部的员工每天都要处理三个西湖的总水量。如果黄河来水过多,围堰无法抵抗湖水冲击造成的巨大侧压力,随时会危及员工的安全。可以说,项目部的每个员工每天都走在生活的边缘。
标题:我国首条穿越湖底的隧道管廊通车 施工过程极为复杂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248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