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医联体建设让百姓享受医改红利
本篇文章1952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昆明8月15日电云南省:医疗协会的建设让人民享受到了医疗改革的红利
新华社记者强子
三级医院的专家和医生不时去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咨询和协助。基层医院的疑难重症患者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转到三级医院治疗。县和农村医疗服务的一体化使大多数病人能够留在基层接受治疗...今年以来,云南省进一步推进了医学会建设,推进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使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医改的红利。
医学会的建立使看病更容易
李奇,一位63岁的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居民,一年前患上了直肠癌。他先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然后去官渡区人民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消化专家不时来查房,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官渡区人民医院二科主任易庆华说。
李奇告诉记者,去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后,他今年在官渡区人民医院接受了治疗,恢复情况良好。
与李奇一样,云南省也初步形成了“小病先诊在基层,大病转省转州,康复治疗回基层”的良性医疗模式。这些都与医学会的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密切相关。
今年以来,云南省建立了省级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和评估体系。建立了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院、昆明延安医院为主体的四个大型医疗联合体,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实行了封闭的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根据医学协会协议,三级医院负责承担联盟医院不能进行的检查和检查项目,开通预约挂号网络平台,派专家到联盟医院会诊和会诊,开展临床教学、业务指导、教学查房和科研合作。同时,建立双向转诊办公室,实行双向转诊,在医学会中快速和慢速分而治之。为需要在联合医院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会诊、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等服务。
医学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7月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的几个科室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许多专家走进病房进行检查和询问病人。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与市县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组建了医疗联合体。利用互联网技术,云南省已开展了3000多项跨部门远程会诊,可使怒江患者远达700公里。获得专家咨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说。
"三级医院专家来我院会诊是正常的工作."官渡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邓畅表示,目前,该院已与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和官渡区9家社区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双向转诊、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在云南省楚雄州,已有23家二级医院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署了医疗协会合作协议,并从云诊断、云成像和云病理学三个方面构建了远程医疗和远程医学教育云平台。楚雄中医院也直接派遣医护人员和管理团队到县级医院工作,帮助他们提高诊疗水平和管理能力。
云南省楚雄州副省长杨红表示,专家为基层居民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资源,尤其是在高危人群的管理方面。
"云南重视信息系统在医疗协会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宽寿说,目前,云南已建成区域性影像、心电、检查和病理中心,并开始建设“县到县”的远程医疗系统,覆盖全省129个县(市)的204个医疗机构,共诊治病例166万例。
注重在城市中推广密切的医疗协会
根据记者的采访,目前市里的医学会还比较松散。由于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很难实现对患者的“召唤即时诊断”和对专家的“随时观察”。在很多情况下,基层医院不能翻身,不能照顾大病。病人在各级医院之间来回走动时有发生。医疗、妇幼、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形成密切配合,医疗协会的作用受到损害。
“空各方合作仍然很大,基层还很薄弱,医疗资源短缺,人才队伍建设薄弱。”陆丰县人民医院院长刘说。
目前,云南省已开始探索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实施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参考。2013年,云南省启动了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可以全面促进更紧密的医疗联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和农村的发展。”安徽医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林海说。
玉溪市峨山县地方县级医疗机构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全面托管,在保证乡镇卫生院资产所有权、独立法人、医院职能、财政支持政策和人员状况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了行政、人事、财务和药品统一管理。“其中,只有县级医院定期派遣医务人员直接到村卫生室,大大提高了村卫生室的医疗实力。”峨山街道健康中心的主治医师李广亭说。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李马林表示,为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云南省将重点推进城市医疗协会的紧密结合,推进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建设,大力发展边远地区远程医疗合作网络,与发达地区高水平专科医院形成联盟,在所有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标题:云南:医联体建设让百姓享受医改红利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44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