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走过寒冬迎来春的气息
本篇文章2663字,读完约7分钟
五年来,大众消费热、消费热点频繁、消费方式创新、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环境改善。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趋于个性化、时尚化和智能化。随之而来的是零售业的巨大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传统百货商店转型的压力翻了一番,大卖场增长乏力,便利店迅速扩张。同时,服务消费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餐饮企业调整了经营结构,发展了大众消费;住宿、旅游、体育健身、教育、文化娱乐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家政服务、维修和其他生活服务行业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得到升级。总之,一切都因需要而改变。市场赢家总是那些洞察消费趋势变化、抓住消费升级机遇、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
2012年,经过多年的持续增长,温州百货行业首次出现下滑。根据温州市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1月至12月,规模以上百货商店(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销售额为25.86亿元,较2011年的28.89亿元下降10.5%。温州百货公司进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serious/きだよきだよききだよ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ӕӕ
温州百货业只是当时全国百货业的一个缩影。自2003年以来,中国百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平稳的环境使得百货行业很容易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这客观上导致了百货行业不考虑变化。在2012年中国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百货业难以与时俱进。
消费者损失,百货公司利润下降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反映了中国百货行业的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2年81家大中型百货商店的总销售额为2282.7亿元,同比仅增长8.92%;利润总额60.1亿元,同比下降6.14%;销售利润率为3.08%,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同年,SDIC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布,2012年,中国百货店内部流量出现负增长,百货店行业成为相对不受欢迎的行业。
2012年,百货业经历了一次休市潮。在中国拥有50多家百货商店的百盛集团,今年关闭了上海虹桥店和贵阳金凤店。同年,百盛等许多其他百货商店也陷入了关门风暴,如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淮海店关门、巴黎春天百货商店南宁店关门、新世界百货商店台州店和惠美店关门、永旺朝阳欢乐城店关门等。
百货业在2012年遇到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实体经济的紧缩和虚拟经济的疲软,这已经转移到零售终端;其次,商业地产租金上涨无序,百货公司租金也大幅上涨;第三,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宣传费用也上升;此外,网上销售带来的消费者分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百货业受到了网上商家效仿百货业深入推广的沉重打击。
价格竞争进入死胡同。百货商店被动地接触网络
2012年后,中国百货商店的增长速度更加明显。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百货行业协会统计的130家会员单位主营业务利润增长了2.29%,但总利润下降了0.87%。
在应对客流减少、利润下降的不利局面时,百货行业采取了单一措施,主要手段是价格竞争。许多消费者可以感觉到百货商店的折扣越来越明显。淡季车型的折扣低至30%,新车型也可以享受6-8%的折扣。一些消费者甚至养成了不在百货商店打折或购物的习惯。价格竞争已将百货商店引向死胡同,这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一时期,电子商务风起云涌,电子商务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抢占了传统百货商场的市场份额。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正在打价格战的传统百货商店仍然面临着被消费者抛弃的命运。百货公司开始审视自己的缺点,反思长期以来的共同合资企业。
在客流流失的过程中,百货店意识到高比例的合资模式导致商品管理功能的丧失、服务顾客功能的退化、渠道影响力的弱化以及空.利润拓展的困难为了实现这一逆转,一些企业已经走出了自我转型的道路,增加了自主创业的比重,发展了电子商务。一些企业也开始接触网络,春天百货、百盛百货和王府井百货都在电子商务上投入巨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已经开设网店的百货品牌并没有迎来好日子。虽然新世界百货网上购物中心结合实体店进行了很多活动,但流量并不理想;Parkson.com被指责过于华丽,缺乏实用性;“赛特春天”,春天百货的一个网上购物中心,由于流量低,被迫转变成赛特奥莱的一个网上商店。
百货公司很难进行电子商务。据业内人士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百货公司的负责人在观念上相对保守。从“看不见”、“看不起”、“无法理解”到“太迟”,是大多数传统实体零售企业接触电子商务的过程。这导致百货商店老板对接触网络持相对保守的态度,尽管他们认识到电子商务确实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因为百货公司老板只把做电子商务看作是“救命”之举,而没有把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到投资布局的高度。
通过精确定位,解决供需矛盾,收复失地
2014年,零售市场竞争激烈,新的业态和网上购物继续转移传统百货商店。消费者群体流失导致的绩效恶化给百货业带来了压力,大多数百货业都致力于全方位的改革,但没有明显的改善。百货商店行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重塑供应链、改变商业模式和寻找新的利润点。一些百货公司意识到,百货公司的业务重心和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商品销售,他们应该掌握更多的独家资源,通过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品牌和商品来夺回消费者。许多百货公司加快了从联合经营向自营经营的转变。
2015年,关闭百货商店的浪潮越来越激烈。为了应对竞争压力,一些百货零售企业进一步从关注商品转向关注顾客,从管理商品转向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从满足需求转向创造需求,围绕发展消费体验、转变商业模式、安排全渠道、发展智能商务进行了全方位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了提升竞争力,传统的百货店业态在升级改造的道路上苦苦探索,许多百货店也拓展了购物中心、直销店和便利店的业态,形成多元化的消费形象。
2016年,百货业回归零售的本质,消费者为中心、商品为基础、服务至上成为许多百货店的共识。一些百货商店延伸到供应链的上游,以进一步改变商业模式;一些百货商店拥抱互联网,创造智能商业;一些百货公司已经与多格式开发合作,以实现格式的迭代升级。虽然2016年,由于竞争加剧,一些实力较弱的百货店由于亏损等原因无法继续经营,但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和注重模式创新的企业呈现出逆势增长趋势。
据业内人士透露,百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逐渐明朗。适者生存之后,高品质百货商店将迎来新的增长周期。同时,领先的百货公司将逐步优化供应链,提高运营能力、大数据能力和物流能力,形成差异化,增强综合竞争力。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中国百货业的转型和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已经度过寒冬的百货业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标题:百货业走过寒冬迎来春的气息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19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福建对东盟贸易持续升温
下一篇:上半年福建对俄贸易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