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实施好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
本篇文章2987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15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文件指出,下半年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稳步推进,重点引进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进已出台的改革方案和关键措施的实施。集中力量实施“配送服务”、国有企业、重点行业、财税、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注重各项改革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通过改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利益意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大力推进以供给面结构改革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效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供应方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改革和市场化法制化推进“三比一、一减一补”。以钢铁和煤炭为重点的产能被有效削减。上半年,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为了适应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房地产去库存得到了推广。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6%。以降低企业杠杆率为去杠杆化的重中之重,市场化债转股稳步实施。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成本,出台减税、减费等措施,降低“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预计今年企业负担将减轻1万多亿元。准确强化缺点,完善缺点工作机制,加大薄弱环节投入。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水利、交通和教育投资分别增长46%、17.5%、14.7%和17.8%,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扶贫,确保全年有1000多万人脱贫。
——分配诉讼改革继续深化。今年以来,取消了39个中央指定的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和规范了17个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到目前为止,2013年以来,取消和下放了618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清理和规范了32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证,降幅超过70%。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取消19种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取消、重新认证和分散生产许可证占50%。深化商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多证融合”改革,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启动了第二批试点项目。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收集了35亿条信息,失信联合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加快推进,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价格改革深入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调节价格在全社会的比重提高到97%左右。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改革得到系统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n”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十项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我们继续推动国有企业保持健康,提高质量和效率。前五个月,中央企业减少法人3014人,集中力量剥离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央企业“三资一业”分离交接总体完成进度超过50%。为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83家中央企业建立了规范的董事会,在中央企业二、三级企业中广泛推行了经理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拔制度。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在中央企业层面开展了两批试点。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电力市场化交易已初具规模。上半年,市场交易合同规模超过4900亿千瓦时,企业能耗成本降低约230亿元。盐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得到全面落实,制定民法典、排查和纠正产权违法案件等关键措施取得积极成效。
——财税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全面推进营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4月底,税负减轻且持平的纳税人占98.7%,全年减税规模约7000亿元;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将税率从四级简化为三级。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年内完成普惠金融板块建设,启动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民营银行发展。截至5月底,民营银行总资产为2023.33亿元,同比增长74.7%。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修复股票市场融资功能,推进新股发行规范化,加快完善上市公司监管体系。为加强新三板体系建设,截至6月底,新三板市场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1314家,规范了区域股票市场发展,有效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内地和香港的债券市场是相互关联的。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普遍放宽户籍政策。去年以来,各地发放居住证3680多万张,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有序推进。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试点扩大到28个省,土地所有权完成面积占第二轮耕地承包面积的73%,三权分立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用、集体管理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深入开展。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已扩大到各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粮食(000061)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不断完善。20项吸引外资措施逐步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已经发布。建设高标准、高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全面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规划的发布和实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不断完善“六走廊、六路、多国、多港”主体框架,国际能力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将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推进通关业务无纸化改革。
——生态文明体系改革全面推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等10个国家公园试点体系建设(600720,诊断单元)。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体系,加快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否定列表制度,启动9省省级空规划试点。颁布并实施了《ecological/きだよ 0天然用途控制办法(试行)》。河道长度制度全面实施,环保监管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快推进。印发实施《全民所有制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完善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启动试点。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已在全国全面实施。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推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总体而言,随着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动力不断显现。国内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制度交易成本降低,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稳步改善。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改善了市场环境,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的蓬勃发展,为新常态下的结构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加快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化,民生保障网络日益编织和紧固,人民的受益意识不断增强。
标题:发改委:实施好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44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外贸发展须增强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