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聚变工程技术引领世界 ITER大型超导磁体系统首个部件研制成功
本篇文章1386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网7月26日电(记者佘惠民)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是一个涉及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韩国和印度等7个国家的国际科学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合作组织,也是未来实现商业聚变能源的关键一步。7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等离子体研究所研制的iter大型超导磁体系统的第一个部件研制成功。
磁馈给系统是iter组件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包括31套不同的馈给器,单套长度为30 ~ 50米,总重量超过1600吨,总计超过60,000个组件。它是iter超导磁体系统供电、冷却和提供诊断信号的关键集成通道,被称为iter主机的生命线。项目承担者克服了许多技术困难,在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超导接头、低温绝缘、低温高压绝缘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国际领先成果。研制的万安高温超导电流引线集高载流能力、低冷耗和长冷安全时间的优点于一体,取代了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出的原iter铜电流引线设计,大大降低了iter的运行成本和低温系统的建设投资。68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创造了85ka运行1小时、90ka运行4分钟的世界纪录。高载流、低损耗的箱式超导接头达到了0.2纳欧姆的世界领先水平,极大地保证了iter装置主机的安全运行。
中国于2006年正式参与iter项目,并以10%的投资获得了100%的知识产权,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和消化美国、俄罗斯等国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独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级环(east Super Ring)后,提出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超导磁馈系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大规模供电等项目的最佳方案,被国际组织采用,实现了中国的创新,不仅消除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未来运行的风险,也展示了我们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我们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任务是100%本地化的,并且已经通过了国际评估,具有出色的性能指标。产品质量100%符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要求,七方中的第一方被送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现场。这一进展在七个缔约方的参与国中名列前茅,创造了许多第一。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了两位总干事来评估“中国在R&D和采购包的生产方面领先于所有各方。”此外,其他国家股份中的一些关键系统和部件(如欧盟的400吨大型超导磁体)必须通过国际招标,以我们先进的R&D和质量水平分包给我们。与此同时,法国、德国和美国的聚变装置在开发和升级过程中也多次向中国的聚变工程关键技术寻求帮助,要求我们开发组件。我们掌握了核聚变工程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出口。
通过承担国家大型科学工程项目和参与iter项目,中国自主开发了关键的聚变工程技术,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了许多中国的创新,填补了国际空空白,形成了中国占低温超导材料国际市场份额60%、高温超导电流引线100%完全由我提供的局面。 超导材料、低温材料、大功率功率器件等技术和元器件已经从零开始发展到大规模生产,并出口到欧美和西方发达国家。 中国已经掌握了聚变工程的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聚变舞台上是不可替代的,并将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核聚变能源因其清洁、环保、安全和原料丰富而被认为是未来人类最有前途的能源之一。中国的受控核聚变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总体目标的指引下,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聚变科学项目的建设和国际科学项目参与的积累,我国核聚变工程关键技术在“十三五”之初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真正走在了前列。
标题:我国核聚变工程技术引领世界 ITER大型超导磁体系统首个部件研制成功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1021.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