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青岛怎么决胜下半场
本篇文章2842字,读完约7分钟
比赛进行到一半,各省市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一份一份公布。
在疫情和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严重影响下,今年上半年青岛交出了经济运行答卷。从数据来看,青岛喜忧参半。可喜的是,上半年青岛GDP 5514.73亿元,增长0.1%。一个外向型的经济城市要达到这样的结果,并不容易。
令人担忧的是,长沙、无锡、青岛、宁波和郑州之间的城市竞争变得白热化,记录被打破。具体来说,上半年长沙实现GDP 5621.21亿元,无锡5516.32亿元,宁波5487.2亿元,郑州5459.6亿元。五个城市最大差距只有161.61亿元。
粘性记录,为下半年的城市经济排位埋下了一个完整的悬念。焦虑的青岛,下半年经济赢在哪里?
▲制造业是青岛作为“企业品牌之都”的基础,是打造产业网络之都的核心竞争力
比赛越来越激烈了
在今年上半年的城市经济资格赛中,青岛是热门选手。
比如青岛能以僵持成为北方第三城市吗?打破了一季度暂时超过无锡和宁波的局面。青岛下半场能打出漂亮的翻盘吗?下半年青岛有望超过长沙吗?
半年度报告发布了。展望未来,在上半年的城市经济资格赛中,无锡gdp以1.59亿元的微弱优势超过青岛,排名第13位。回过头来看,宁波gdp排在青岛之后第15位,相差27.53亿元;面对来势汹汹的追求者郑州,青岛gdp险胜55.13亿元,继续稳居北方第三。
扩大范围。在17万亿俱乐部城市中,深圳、重庆、苏州、成都、杭州、南京、长沙、无锡、青岛的gdp增速已经转正。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万亿俱乐部”中长沙以2.2%的增速与南京并列第一,跑赢无锡、青岛、宁波、郑州;无锡排名第三,重庆和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0.8%;青岛与深圳并列第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0.1%。宁波和郑州上半年gdp增速未能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别下降0.6%和0.2%。
从外贸指标来看,青岛呈现“不温不火”:上半年商品进出口总额2864.4亿元,增长1.8%,比一季度增长2.2个百分点。对于其他四个城市,长沙以25.1%的两位数增长率领先;郑州位居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1583.5亿元,增长13.8%;无锡和宁波的外贸指数没有转正,分别下降了11.6%和0.6%。
在许多城市,消费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行业。从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看,五个城市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转正。无锡和郑州的增长率都是-8.9%;宁波的增长率为-5.7%;长沙的增长率是-6.6%。青岛在这个维度上稍逊一筹,是增速最低的城市。上半年,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2%的增速,压力很大。
从长计议,青岛这半年的跌幅逐月收窄,比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前景相对乐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平认为,中国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潜力仍然很大,下半年应采取更多措施进一步释放被抑制和冻结的消费需求。从以社会消费商品零售总额为代表的各项消费指标走势来看,目前中国消费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处于快速复苏过程中。下半年消费将继续回升,增速有望由负转正。
02呼唤制造业的回归
经过疫情的洗礼,城市经济的肌理更加透彻清晰。
可以说,在特殊时期,第二产业是支撑经济的支柱。在分析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亮点时,不难发现第二产业在无锡和宁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刚刚超过青岛,今年上半年加大马力的长沙,正在追赶青岛的郑州。
从战绩相持的五个城市来看,领先青岛的长沙和无锡,都有第二产业正增长率。《黑马》长沙的出色表现似乎更印证了这一观点。
分析长沙经济快速复苏的原因,第二产业的突出表现是一个重要因素。制造业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长沙的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占到40%以上。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3.9%,比第一季度增长2.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1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恒华曾说:“对于长沙来说,快速发展的基础在于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特点在于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出路在于制造业。”
宁波和郑州的表现更直观。落后于青岛的宁波和郑州,第二产业增速低于青岛。上半年宁波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0.6亿元,下降2.3%,gdp同比下降0.6%;虽然郑州的固定投资增长了3.2%,但这在第二产业的表现中很常见,因为这一gdp增长率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转为正值。
青岛从“上天”开始就是著名的制造业城市。有一个基础扎实、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产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产业门类中的36个。海尔、海信、青岛啤酒、CRRC等一批领先的制造企业从这里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然而,青岛上半年第二部的表现并不完全令人满意。这与自身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此外,大部分本地制造子公司主要在toc市场消费产品,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足。幸运的是,青岛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进出口值表现比较稳定,投资数据显著。如果青岛在第二产业表现好,相信在城市经济排位竞争中的表现会更好。
03路在哪里
城市之间的竞争就像逆水行舟,不是前进就是后退。青岛拿下下半场有什么办法?
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无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郑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宁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青岛和长沙并列,排名五市第二。
在上述固定投资表现突出的城市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以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布局加快。以与青岛投资增速稳健并列的长沙为例,今年上半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48.5%和23.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44.5和19.2个百分点;新闻传播、软件和新闻技术服务的投资增长高达88.1%。
对青岛来说,要打好下半年经济,首先要继续加大工业投入。制造业是青岛作为“企业品牌之都”的基础,也是打造产业网络之都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物联网背景下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生态共赢的平台思维。另一方面,如果没有R&D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将很难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
这意味着青岛必须正视空工业集中化的现实,正视与南方城市的差距。网络是手段,行业是目的。在经济与产业对接的后半期,有必要构建一个适合青岛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新体系。
打好下半场,也是打一个创新的“第一招”。青岛有15个开发区,大量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上千家高科技公司,可惜错过了网络时代初期快速发展的红利。在深圳、杭州等城市涌现出大量独角兽公司、世界级公司的时候,青岛还是从前传下来的制造强国。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尖锐指出:“一个经济大、没有技术领先能力的城市,不可能成为一流城市。”
你看看南京,这个城市经济排位竞争中的“开挂”选手,在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的权重也明显增加。2019年,南京创新创下7个新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1475家,总量达到459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2万亿元,增长14.8%;总共建立了近300个新的R&D机构,引进了3000多家公司;全社会研发支出近46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8%;pct专利申请量增长89%,每万人发明专利数等知识产权指标继续居江苏首位,全国前列;新增就业大学生39万人,其中硕士人数增长150%;南京城市创新指数和高新区综合排名持续上升。独角兽公司也呈现爆炸式增长,从2000年的2家跃升至15家,成为“中国第五大城市”新兴独角兽公司的集聚地。在内生需求和外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青岛要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需要继续专注于新兴产业的集聚要素,从内部突破,在关键行业和环节形成不可替代的特色,从而占领价值链的高端。
路总是繁华的,路的阻力却在下降。认清差距是缩小差距的前提,看到不足是弥补不足的基础。一旦青岛航线被打破,北方城市也会效仿。
上半年数据显示,青岛与长沙、无锡、宁波、郑州的差距并没有明显拉大。下半场刚刚开始,谁会是最后的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青岛信息网金融频道陈小汉
标题:[本地]青岛怎么决胜下半场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20643.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