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到“禁” 中国对固废进口说“不”
本篇文章1153字,读完约3分钟
2017年底前,24种固体废物中的4类将从《原料用固体废物限制进口目录》调整为《固体废物禁止进口目录》;在2019年底之前,我们将逐步停止进口可被国内资源替代的固体废物...当中国“固体废物禁令”出台后,欧美市场立即紧张起来,甚至宣称“担心固体废物会脱离全球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然而,中国的要求是合理的,这反映了发展的总趋势。
首先,我们应该澄清一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即“外国垃圾”。“外国垃圾”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但不是一个专业术语。固体废物不同于“外来垃圾”。只有禁止进口或未经许可进口的固体废物才是“外来垃圾”。
基于节能环保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将在符合国内标准的情况下进口可利用的固体废物;在过去的某些阶段,适度进口废塑料、废纸、稀有金属冶炼渣等。,确实有效地填补了中国某些原材料的短缺。然而,固体废物往往与“外来垃圾”混在一起,这已成为从“进入”到“禁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中国固体废物年进口量占全球年产量的56%,据指出,去年该项目的进口总额达到37亿美元。围绕这些数字,一个巨大的走私产业链已经形成。走私者采取合格企业的进口加工指标,将走私的固体废物私自加工或生产成劣质产品流向市场;他们将不符合我国相关规定的旧衣服和废饮料瓶混合,然后分发给没有加工资质的小企业或小作坊进行加工。有些人说垃圾是一种错位的资源,但他们只说对了一半。如果你遇到固体废物与国外垃圾混合,将它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将会花费你巨大的投资和巨大的环境成本。因此,你必须拒绝它。
今年年底前对四种固体废物实施进口禁令,与中国产业升级的效果密切相关。如今,随着电子阅读的兴起,对纸张的需求明显减少,中国整个橡胶产业链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卫星遥感深部探测技术发现了大量稀缺的金属矿产资源,使中国能够逐步摆脱对固体废物进口的依赖。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国内自产垃圾处理的挑战,因此选择停止进口一些固体废物是及时合理的。
可以预见,“禁烟令”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中国环境和国民健康的影响,但显然过于乐观,不希望禁烟令颁布后相关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毕竟,暴利走私产业链依然存在。因此,在推进《禁止令》实施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制,依法治国,严厉打击走私等违法活动。
同时,随着中国逐渐停止进口可被国内资源替代的固体废物,中国相关企业也应做好转型准备,将回收目标市场转移到中国。届时,一些小型进口固体废物企业可能会被关闭,给空留下一些有能力的大型企业的空间,整个行业的格局将会有很大的调整。中国有关部门应继续推进废物分类,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资源综合利用奠定良好基础。今后,分类将进一步细化,也有可能为进口固体废物找到更多的替代资源或替代方法,因此,中国的相关企业将不再需要“走得更远”。
标题:从“进”到“禁” 中国对固废进口说“不”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9662.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