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药的不懂药 持证的不在岗——“影子药师”之乱怎么破?
本篇文章1933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不了解药品的药品销售者不当班——如何打破“影子药剂师”的混乱局面?
新华社记者、高
销售者不知道药品,持有人不值班——药房出租执业药师证代替药师指导患者用药,这就是所谓的“悬挂证”。针对“吊销证书”现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曝光了65名“影子药师”。
据记者调查,在专项整治下,“挂证”现象在一些地方仍难以消失,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隐患,扰乱了药品流通行业秩序。有关部门监管的“障碍”在哪里?“挂证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它?
让“影子药剂师”接触到“无影灯”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1月22日发布通知,根据吉林、江苏、安徽、江西等12个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检查结果,65名执业药师被曝光。据了解,此次公告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以公布名单的形式揭露执业药师“吊牌”行为,显示了监管部门打击“吊牌”的决心和力度。
据业内人士称,虽然地方打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挂证”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监管的“障碍”在哪里?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日常检查中,非法零售药店经常以执业药师临时休假等为由逃避检查。,而监管当局长期采用“人工标记”的方法,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很难监督和识别执业药师的“证书”。即使证书已被核实,也只会对有关的执业药剂师取消证书。
在首次曝光“挂证”行为的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继续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使用执业药师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理注册执业药师和药品经营企业的“挂证”行为,并及时予以公开。
同时,该负责人指出,针对“持证”人员的具体惩戒措施尚未出台,一些药店和执业药师仍有幸寻求“持证”的机会。
在严厉的打击下,“影子药剂师”仍然在一些地方出没
在严厉的打击下,还有药店在寻求“出租许可证”吗?
日前,记者登录了一个证书租赁交易网站“就业证书网”,这是一个双方交易的专业网站。需要执业药师证书的药师可以登录网站进行从“查询”、“就业证”到“租赁证”的一系列操作。记者立即打开了网站客服的对话框——
“我可以和你一起租一张卡吗?”
“有很多药剂师,你可以随便聊聊。”
“我需要做什么?”
"你先找10个来听他们的要价,无论哪个价格低."
要在网站上查看药剂师的简历,你需要充值以换取积分,并且至少一张100元可以兑换100点积分。记者随机抽查了一名药剂师的简历,共得10分,包括学历、职称、取得证书的时间和联系电话。记者在网上搜索了江西上饶的一名药剂师。接通电话后,面对记者的“询问”,药剂师说:“按照市场价,都是800-1000元,我在南昌也挂了。”
记者试图在网站上张贴“就业证明”的信息,随后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的执业药师主动呼吁“出租”。
一些药剂师甚至说,他们可以根据药店的要求进行“研究”。“我有医生和药剂师的证书。我通常是当医生的,药剂师的证书是顺便拿的。”江西景德镇的一名药剂师告诉记者,他的证书是中医执业药师。“如果你想双证书,我就考双证书。如果我学习西医,中医是可以考的,西医应该不难。”
记者发现,“挂证”是由双方利益驱动的。一方面,药房负责成本。在江西省九江市,一名专职执业药师的月薪是四五千元,而一份“租赁证”的费用只有一千元左右。另一方面,努力获得证书的药剂师不愿意去药店,只是站在柜台前。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指出,目前我国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都有相当数量的执业药师,但由于待遇和晋升等因素,很多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的人不愿离开这一体系。
完善执业药师信用体系建设
根据《良好生产规范》,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应具备执业药师资格。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执业药师,负责处方审核和指导合理用药。然而,在实践中,药店出租执业药师执照和药师不值班已成为行业内的“公开秘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这也是监管部门完善执业药师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为了加强对执业药师行为的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推进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实现全国执业药师注册数据的互联互通,并通过该信息系统记录执业药师的不良行为。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振表示,“挂证”问题的核心在于药店的定位偏差,药店本应发挥提供社会公共医疗服务的作用,现在却变成了商业商店。由于定位偏差,药店没有足够的处方进行调配,其收入主要依靠销售非处方药和保健品,自然也就不想聘请专职执业药师。
如何解决定位偏差问题?胡认为,一方面,患者应养成遵医嘱购药的科学习惯,而不是自我药疗,甚至自行购买处方药;另一方面,社会药房应把执业药师的药学服务视为重要的附加值,而不是销售单个药品。
标题:卖药的不懂药 持证的不在岗——“影子药师”之乱怎么破?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0195.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