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新闻信息网”,我们每天实时更新播放与青岛相关的重要新闻、城市公益宣传标语和天气预报以及经济信息、生活资讯等资讯,是世界了解青岛、青岛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主页 > 青岛新闻 >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秦道更新时间:2020-09-10 22:17:53阅读:

本篇文章5718字,读完约14分钟

本报记者党永茂通讯员田报道

6月17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荒漠化和干旱是制约世界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大约三分之一的西部被沙漠覆盖,大约三分之一的穷人生活在沙漠中。全球有360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近20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因此,如何治理和利用沙漠,促进沙漠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沙漠人民共同富裕,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公认的世界性问题。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今天,这位英雄通过他在库布齐沙漠的努力,给这片水土带去了希望。库布齐沙漠是中国过去29年来的第七大沙漠。他就是王文彪,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治沙领袖”。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离开铁饭碗,回到沙漠

漫天的风沙和绝望的贫困生活是王文彪成长的最深刻记忆。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家乡的味道是什么,我想是沙子的味道。”在那些日子里,他的梦想之一就是能够在没有沙子的情况下饱餐一顿。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王文彪的家乡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600295),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在他成长的岁月里,这个地方因两样东西而闻名:沙漠和贫穷。

王文彪家乡所在的库布齐沙漠是离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北京以西仅800公里。这也使库布齐经常受到北京的“关注”,因为这里风大,北京第二天可能会有沙尘暴。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贫困是沙漠的命运。在王文彪改变之前,伴随着恶劣的风沙环境,出现了严重的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的局面。农牧民必须全副武装,走很长的路才能买到生活必需品;因为一场更大的疾病,需要两三天才能出院。有一次,有一些孕妇在分娩时遇到了困难,她们出去治疗路上的不幸死亡。长期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春风是“库布齐”。走出沙漠,改变命运已经成为许多库布齐年轻人的梦想。不能外出的农牧民不断地在沙漠中迁徙,从最初的“游牧民族”到“沙游民族”。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1988年,在政府工作多年的王文彪有了一个值得期待的职业前景。在村民的眼里,他已经是一个走出沙漠的人了,但他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当时,一度是杭锦旗重要收入来源的盐海子盐厂濒临破产。政府的死马,作为一个活马医,决定与外国签约,寻找有能力的人来扭转这种局面。29岁的王文彪不知道自己的勇气从何而来,他雄心勃勃地提交了合同管理计划。代价是放弃仕途和“铁饭碗”,回到所有祖先都想逃离的沙漠腹地。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决心为了企业的生存而控制风沙

上任的第一天,沙漠给了王文彪一个“下马威”。带他去工厂的吉普车在离工厂不到100米的沙地上抛锚了,所有和他打招呼的人都来帮忙把车推到办公区,而他自己则脱下鞋子和外套,在进入厂长办公室并坐在布满一层灰尘的办公桌前之前,在沙地上摇晃了很长时间。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盐场的运作让他更加担心。18平方公里的盐湖被黄沙覆盖,将近一半的生产设备被掩埋。更麻烦的是每年亏损500万元,濒临破产。

所有这一切的关键是沙漠对盐场的持续吞噬。如果我们继续控制盐场的生产和防止荒漠化,当地人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将成为沙漠的一部分。

为了盐场工人的生计,王文彪决定控制风沙,阻挡沙漠的“侵略”,保持盐场的资源和生产。治沙需要钱,但是盐场没钱,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卖一吨盐,他就出5元钱治沙。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这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原因有二。首先,盐田本身已经亏损,这将使控制沙变得更加困难。第二,即使把钱拿出来,也不会把沙子治好,而是把钱扔进沙子里。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王文彪顶住压力,坚定地执行了计划。他意识到:如果你不控制沙子,那绝对是死亡,而且控制沙子可能还有希望。

人们质疑王文彪对沙子的控制,不是因为他们故意不同意,而是因为控制沙子真的很难。

王文彪很快就遭殃了,但他没有退缩,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不停地想办法。他没有退缩,振兴盐场是他奉献自己的唯一方式。

为了生存,他开始尝试在沙漠中种草种树,给沙漠以生命。

以每吨盐5元的资金,王文彪首先成立了一个由27人组成的林业队,并开始在离盐场最近的沙漠上植树和固沙。他拿起一把铁锹,背上扛着树苗,冲向前线。王文彪坚持种植数年,始终奉行“为有所牺牲而牺牲更多的雄心,敢于把太阳和月亮称为新的一天”的先锋思想。如果这些树种不能存活,继续种植它们,并改变它们的模式。这种方法行不通。如果你改变它,你就不能再做一次又一次的改变它。柳树死了,白杨变了;在背风坡上种植不是活着,而是在迎风坡上种植;今年不行,明年继续种植...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经过不断的努力,似乎沙漠也被感动了,树还活着,草是绿色的,绿色就像一个火花。在它的阻挡和保护下,盐场的风沙少了,生产恢复了,效益和日子都好了。对沙漠绝望的人们开始相信沙子是可以治愈的。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在沙漠中修路

很多事情,改变理解要容易得多。如果一个人的信仰变成了更多人的信仰,事情会更容易处理。在赢得大家的信任后,王文彪带领盐场员工继续开拓进取,首先将盐场改造成伊利资源集团(以下简称伊利),然后向新的目标——改善盐场与库布齐之间的交通——发起更高的挑战。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伊利的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必须先运到当地火车站,然后再转运。生产区和火车站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60多公里。然而,由于沙漠的阻隔,它需要绕道运输,这是近五倍长,从而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时因为沙尘暴,甚至弯路有时都无法通行。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根据王文彪的计算,如果它变成一条直线,每年将节省1500万到2000万元,这几乎相当于利润的70%。这种交通环境除了成本高之外,还严重制约了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行业的拓展和延伸、人才的招聘,甚至给公司带来了邀请客户的不便。王文彪决定修建一条穿越沙漠的道路,这改变了这一切,从为生存而战到为更好的发展而战。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政府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支持王文彪,并支持在困难时期向他提供7000万元贷款。当地人听到这个消息很兴奋。许多年来,每个人都梦想着开辟一条通向外部世界的直接道路。但接近王文彪的人担心他。与以前相比,这个计划风险太大,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以前从未做过,也没有值得期待的成功经验。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会让王文彪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些人礼貌地劝他不要喜出望外,而另一些人则说他疯了,着魔了。母亲也过来劝道:“你真傻,做了几代人不敢做的事!你要花多少钱才能把钱扔进沙漠?”在这方面,王文彪没有退缩。他用“龚宇移山”的故事来说服大家:“龚宇可以移山,为什么我不能在沙漠里修路?”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1997年6月16日,在杭锦旗政府和伊犁政府的帮助下,库布齐过沙公路在鼓声中开工建设。在杭锦旗10多万村民的集体支持下,由1000多人组成的筑路大军分三路开进沙漠,将道路向外延伸一米又一米。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经过两年的奋斗,1999年,库布齐沙漠腹地的第一条过沙公路正式通车,被沙漠围困的伊犁人和库布齐人终于开辟了一条通往世界的坦途。

此外,库布齐最终不仅获得了道路,而且还获得了一片生命的绿洲和一片更大的草原火来发展绿洲。因为,为了在沙漠中修路和保护沙漠中的道路,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围内防治沙。防沙治沙,必须种草、种树、绿化,巩固和扩大较大范围的绿化...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就在穿越沙漠的公路即将竣工通车之前,一位蒙古老妇人遇到了正在公路上巡逻的王文彪。她带着她的两个孙子来到王文彪,说:“来,来,跪下来,砍下修这条路的叔叔的头。要不是这个叔叔,你可能一辈子都出不了这个沙漠!”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在勘探过程中,创新防砂效果不断提高

公路通车后不久,伊犁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世界第一,库布齐沙漠10万农牧民的出行变得顺畅,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一度被认为是“疯子”的王文彪再次改变了他和他的家乡。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沙漠变成了绿洲,不仅仅是环境;崎岖变成了大道,这不仅仅是方便。在王文彪,控制风沙和修路的目标永远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一帆风顺的是,王文彪在如何实现沙漠治理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如何以数十亿的利润带动周边10万农牧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创新。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王文彪是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追随者,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中,使他走出了一条沙漠治理与沙漠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道路。

例如,在植树绿化和防沙治沙之初,伊利按照每天30元的标准向参加植树作业的农牧民发放工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王文彪发现这激起了大家参与种植和治沙的热情,但并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许多农牧民既没有合格的种植技术,也不对种植结果负责。他们种了树,但活得不多。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在认识到不足之后,王文彪引入了一种新的市场化方法,并实施了“承包制”,即伊利提供技术支持,以每亩2000元的价格承包沙地给种植者,设定了85%的成活率的考核目标,并分三期进行为期三年的支付和考核。那些达不到存活率的将被扣除。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这种做法很快扭转了局面,大大提高了存活率。通过引导农牧民加强种植学习和创新,种植成活率大大提高,种植已成为农牧民的职业和职业。仅这一点,伊利就让成千上万的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并拥有一支超过5000人的专业种植和防砂团队。也是通过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伊利惊喜地从农牧民的原始创新中收获了先进的技术和模式,而其独特的沙栽绝招——气流植树法就是由此而来的。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一天,伊利的一位经理发现,一个种植者用水管在沙地上冲出一个深坑,插入一株树苗,冲出一个深坑,然后插入一株树苗...

这种方法的种植速度大大超过了用铲子在沙丘上挖洞然后种树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种更快的种植方法有更高的成活率。

当消息传到王文彪时,他立即带着技术员去了解客户的情况。此后,该技术得到优化并迅速推广。到目前为止,仅这种种植方法就为库布齐的绿化节省了10多亿美元。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在此基础上,王文彪不断将治理沙漠的雄心和蓝图转化为先进的治理模式和技术,也将治沙从防沙护厂转化为护路护河,从护路护河转化为重塑库布齐生态,从治理到利用,从单纯利用到更高层次的综合开发,走上了建设、农业、沙、民、惠民、富民的新路。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治沙与开发并重,变沙漠为绿洲

在修建过沙公路的过程中,伊犁试图种植甘草,以巩固公路两侧的绿化。甘草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中草药。小规模种植成功后,王文彪想出了一个主意,提倡沙漠中的农牧民种植甘草,这不仅使更多的沙地变得绿色,而且使每个人都有钱赚。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这一举措直接将沙漠控制等同于发展工业。种上一片甘草,沙漠就变成了绿洲,中药基地就建成了。

此后,伊犁先后引进肉苁蓉、梭梭等适合沙漠种植的植物,并继续按照甘草模式进行复制。同时,伊利并购了一批医药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产业:沙漠绿色中草药种植、加工和管理,并成立了沙漠健康产业研究所,专门从事沙漠药物和健康食品的开发,形成了沙漠绿色中药产业链。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此后,尝到甜头的伊利不断尝试新的沙漠经济模式。“治沙+发电+种植+养殖+扶贫”的生态光伏产业;沙漠生态旅游集体验、认知、教育于一体……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伊犁和库布齐农牧民共同治理、发展、繁荣。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从长远发展来看,伊犁还利用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改善其他环境,特别是住房、医疗和教育,并在政府的帮助下从根本上改变库布齐。

2006年,在杭锦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伊犁大胆尝试并实施了生态移民,投资建设了道图嘎查伊犁新村,逐步迁移了分散在60万亩沙区和沙漠深处的牧民,使他们能够彻底结束游牧生活,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开始集约化生产和定居生活,也让沙漠得到了休息和自然恢复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此后,牧民新村和生态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医院应运而生。此前,沙漠带着“春风的困难”大步走向现代文明。

截至目前,伊犁已累计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球荒漠化面积的1/6000。

为了将这6000平方公里变成一片绿洲,伊利修建了五条穿越沙漠的高速公路。这五条道路总长300多公里,一条过沙公路带动一条甘草带,一条甘草带动一条生态链,一条生态链带动一条产业链,使伊犁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企业,让10万农牧民告别了他们祖先的贫困岁月。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数据显示,到2016年,当地农牧民人均收入从1990年的392元增加到1.5万多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伊利在三年时间里帮助杭锦旗成功减少了12,909户家庭和36,015人的贫困。因此,王文彪从沙漠治理模式成为生态经济的代言人,成为扶贫的典型范例。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目前,不仅库布齐的沙尘天气明显减少,而且降水量也逐渐增加。在北京很难看到沙尘暴,在有风的季节,北京受到了沙尘暴的威胁。

重生的库布齐已成为农牧民的宜居之地,也是兔子、狐狸、天鹅、丹顶鹤、胡杨等100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新家园。

举世闻名的库布齐模型诞生了。王文彪说,“库布齐模式”是一种多党参与和双赢的模式。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多赢的模式,让沙漠变绿,环境变好,人民变富,企业赚钱。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在这一模式中,‘治沙、生态、工业和扶贫’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治沙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发展生态工业使人民摆脱了贫困。企业也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双赢是王文彪奋斗的源泉,这也给他更多的支持和意义。数以亿计的人被困在沙漠中,所以有一个黎明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支持这一切的关键不仅仅是有利于未来的使命感,还有现在;毅力和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是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以及伊利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王文彪说:“没有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无法实现这些雄心壮志,库布齐也不可能有今天。”没有创新和进步,库布齐就不会有变化。

29年的斗争

实现“防砂全球领先”

自2007年以来,联合国选择库布齐作为致力于世界沙漠环境改善和沙漠经济发展的国际论坛的永久会址,这已成为世界沙漠治理的基准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平台。2013年,联合国还在其决议中纳入了库布齐论坛。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因此,王文彪的改善之路越来越宽。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王文彪被联合国授予"环境与发展奖"。第二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区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并授予王文彪首届“全球治沙领袖奖”。

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2012年,王文彪也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向世界做出了承诺:“再过10年,我们将再为世界贡献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绿洲。”

目前,伊犁在西部沙漠、青藏高原和河北张北地区优化复制了“库布齐模式”,通过实施甘草扶贫工程、实施“50+50+150”扶贫总体规划、开展西藏高寒地区生态扶贫和大规模ppp生态修复工程,使更多的荒漠化地区成为下一个库布齐,全面迈向小康库布齐。

标题:王文彪:敢叫沙漠换新天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8949.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青岛新闻网介绍

青岛新闻信息网于1998年7月份创刊,具有访问量高、技术力量雄厚、访问快捷、安全性高、原创内容多、应用创新多等优势,以“权威、准确、实用”的特色,主要为网民提供青岛新闻、社区、房产、汽车、旅游、健康、婚嫁、电子商务、无线增值等实用青岛新闻,是海外读者、媒体和商业网站转载、获取、了解青岛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青岛市各类外语宣传信息的集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