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飞行协同决策系统于8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
本篇文章882字,读完约2分钟
原标题:青岛支线航班协同决策系统于8月31日正式开始运行
经常坐飞机的乘客会遇到这样的麻烦。由于天气不好、其他用户使用空域名等原因,航班经常被延误。这时,他们想知道具体的延迟时间。然而,由于并非所有服务单位都拥有所有信息,因此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这种情况从8月31日起将不复存在。青岛区域航班协同决策系统(CDM)于当日正式运行,各民航运营单位拥有统一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平台。
一名乘客的旅程涉及不同航空公司的40多个岗位空单位。虽然它们之间有沟通渠道,但当航班出现异常时,尤其是有较大的延误时,很容易造成信息不畅、决策分散和无协同作用。“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青岛民航各单位将实现一体化,实现飞行动态信息的实时交流和相互透明。”据青岛民航空管理站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决策系统在青岛设有空管理站、流亭国际机场、东航山东分公司、山东航空青岛分公司和青岛航空空终端。
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者,青岛空管理站先后四次致电机场、航空公司空公司等相关单位,宣传协同决策理念,了解各方需求。例如,空管理站在区域控制大厅设置流量管理席位;在塔台控制室设置独立的地面释放座椅,专门负责青岛机场出发航班的统一释放。终端软硬件安装调试、操作人员培训、在线测试、运行评估和测试运行后,各单位具备统一决策和运行的条件。
作为华东地区飞行协同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将飞行作业集成到华东地区统一发布系统中。如果广州机场的雷雨天气造成大面积的流量控制,系统将根据对方联网后的流量管理要求给出具体的出发时间,航空公司空公司和机场可以根据时间进行推回,安排旅客的登机、安检、登机等,不会出现“登机后延迟起飞”的尴尬局面。
■链接
什么是“协作决策”
协同决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联邦航空管理局的一项实验中。它连接空管理、航空空公司和机场,通过信息交换、数据共享和改进决策支持工具来提高交通控制管理的效率,并确保空管理、航空空公司和机场获得实时、准确的信息用于规划运营,有助于决策过程。
2012年,国内空管理系统开始在华东试点建设飞行协同决策系统。2013年,该系统首次应用于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
标题:青岛飞行协同决策系统于8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4287.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