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联合培养模式流行,多元化录取模式是趋势
本篇文章1955字,读完约5分钟
原标题:今年的青岛“3+4”招生已成为一个多招生模式的实验场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改革的总体设计是改革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联系和沟通,从整体上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的综合改革。这一衔接改革已经在山东省实施,今年的“3+2”和“3+4”联合培养模式赢得了越来越多山东中学生的支持,也赢得了许多家长的认可。尤其是从初中到中等职业学校再到本科大学的全新“3+4”培养模式,是对多元化招生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共育模式非常新颖和热门
“我认为申请‘3+4’是一个非常适合我发展自己的方式。”9月4日,从黄岛四中考入青岛电子学校的董祺开始在新学校进行军训。他今年刚通过“3+4”考试被电子学校录取。如果他在电子学校达到标准三年,董祺将进入青岛科技大学学习电气控制和自动化。
董祺是青岛电子学校“3+4”电气专业的第一名。如果他在高中入学考试中的分数很高,他也能进入一所好的高中。然而,他选择了尝试这种新颖的培养模式,也想提前一步进入本科大学。2013年,青岛首次试点“3+4”。共有140名学生参加了七个地区和五个城市的试点项目。尽管这是第一年,申请考试的门槛也不低,但那一年“3+4”的最低分数是532.1,最终有141名学生入学。
今年是山东省开展“3+4”联合培训模式的第二年。与2013年相比,从今年的录取分数可以看出考生对这种培训模式的热情。今年7月,市教育局公布了“3+4”本科录取分数线。今年“3+4”本科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为532分,比高普线低3分。一些录取分数线很高的学校,一些“3+4”专业录取分数线比高普分数线高37分。
新的培训模式得到认可
记者了解到,“3+4”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的分段培养模式。2013年,省教育厅首次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3+4”分段培训招生试点,全省只有青岛、潍坊和德州三个试点。青岛已在山东轻工工程学校、青岛电子学校、青岛华夏职业教育中心、青岛科技大学等三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3+4”分段培训试点工作。选择部分优秀初中毕业生到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习三年后,经考试合格后,将在相应的本科学校学习四年,无需参加高考。
今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4年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培养试点学校、专业和招生计划。在去年“3+2”和“3+4”的基础上,新增8所试点中等职业学校、9所高职院校和6所本科院校。总招生计划达到3440人,比去年翻了一番。其中,今年青岛的“3+4”分段培训招收了137人,达到最高水平。
“实际上,我认为,如果允许孩子们正常上高中,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高中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文化,他们将学习并参加进一步学习的考试。“3+4”模式能让孩子全面学习。全面发展,最后能在这所大学学习,真是一举两得。”董祺的父亲告诉记者,在采访中,这也是许多家长的愿望,让他们的孩子报名参加“3+4”。
今年,学校的许得了580分,选择了青岛电子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3+4”。在选择完成职业学校的高中课程时,肖旭的家人提前为他做了很多作业,这帮助他改变了对职业学校的看法。“这相当于一只脚走进大学大门。如果徐在职业学校有资格,他将直接进入青岛科技大学学习计算机相关的本科专业。”许的祖父许非常支持他孙子的“3+4”。
多元化的招生模式是大势所趋
“‘3+4’是对多重录取的探索。”青岛电子学院副院长陈伟表示,“3+4”可以让学生通过七年的持续训练提前学习大量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并且在未来进入大学后比普通大学生有更强的优势。另一方面,它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并开辟了另一个渠道去上大学,而不是被挤到高中去上大学。
在这次宣布的高考改革中,主要任务和措施还提出要改革招生机制,探索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鉴定和转化制度,尝试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转换。为实现各种学习渠道、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互联互通,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将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3+4”和“3+2”的培养模式也将在促进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沟通、探索多元录取机制方面发挥作用。
今年,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与青岛旅游学院合作,探索“3+4”联合培训。旅游管理专业在两所学校都是一个很强的专业,这种全新的培养模式也将为学生成为人才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和新的途径。“我们有两个训练方向。一是培养五星级国际酒店以上的专业人才,二是培养欧美旅游旅行社的高级管理人才。”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夏同水告诉记者,“3+4”本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能力培养和本科院校理论知识学习,培养的人才更加以就业为导向。
标题:青岛联合培养模式流行,多元化录取模式是趋势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4128.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