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三民述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岛2050远景规划打造国际大都市
本篇文章5104字,读完约13分钟
2019年,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始编制青岛Land/きだよ 0总体规划(2019-2035年),围绕建设开放、现代、动态、时尚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提升青岛联系全球、辐射全国、辐射区域的能力,支持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进青岛都市圈研究,提升青岛区域中心城市能源水平,引领半岛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
首先,建立一个“高度”的空规划体系
重复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起点定位,明确“三区三线”,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土地空规划体系,规划整体开发保护格局,千方百计推进一个蓝图统一全局,一个蓝图画到底。
【/s2/】资源调查了解家庭背景。【/s2/】从“国家视角”,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摸清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初步建立城市自然资源框架数据;各区市调查的初步结果没有反复通过国家级验证,进度和质量均居全省第一。
战术领先高位。【/s2/】一次次从未来看青岛,把青岛放到国家战术布局来规划。围绕建设开放、现代、充满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打造国家在长江以北深度开放的新的重要战术支点,2050年长期快速发展战术及一系列专题研究已全面完成,并向社会公布。
规划体系日趋完善。【/s2/】启动编制【/s2/】青岛市土地空总体规划(2019-2035)【/S2/】及相关专项研究和专项规划,制定就业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发展边界。
制定规范,促进各类空.规划一致性的实现创新开展规划实施判断和“双评”试点实践,为国家发布技术导则贡献“青岛经验”[S2/]。
区域协调和重新规划。【/s2/】编制了东西双向互助、陆海联动的综合运输方案,提升了青岛联系全球、通达全国、辐射区域的能力,支撑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推进青岛都市圈研究,提升青岛区域中心城市能源水平,引领半岛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
启动北岸城市产业规划研究,从新的维度审视胶州湾北岸未来的快速发展。
资源保护的良好规划。重复生态优先。大沽河保护控制线规划经批准发布实施,划定了沿河生态保护的“硬杠杆”
为大沽河流域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加强空海岸带资源管理和控制,配合市人大起草、审议和批准《青岛市海岸带保护和利用条例》;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编制空海岸带和海域专项规划,构建绿色生态、适度规模的海岸带开发保护格局。
农村振兴突破。完成村庄布局和村(组)规划指南。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指导区市完成村庄布局概念性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20个高级别设计单位参与,并启动了186个农村社区计划
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为农村振兴提供规划指导。
第二,有效利用土地和资源的“优势”
遵循快速发展的新理念,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促进利用方式的转变,充分保障“十五”重点工程的实施,为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优质快速发展的意见》,提出以规划引导、优化配置、挖潜存量、综合监管为重点,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20项创新举措。制定并公布全市三区划拨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基准地价配置标准的城市,率先完成标定地价体系建设,为深化全市自然资源和资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价格依据。
进行优化增量。【/s2/】全力争取并科学分配新的建设用地计划,以保证亲空经济区、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地区和机场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全市土地供应首次突破10万亩,达到12.2万亩,同比增长102%,助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其中住宅用地约1.7万亩,同比增长约30%,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约2.8万亩,同比增长150%以上,带动了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惠康医院、润安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文教卫生医疗项目落地。全市土地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
盘活库存。【/s2/】反复“一地一策”,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处置已批未供地4.8万多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60%以上,处置闲置土地5200多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0%以上,将闲置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看得见、摸得着、摸得着的gdp。开发建立具备网上运营条件的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扩大储备。【/s2/】全市共收回土地57000多亩,其中全市三区1300多亩,累计清理青钢、泰能等搬迁公司原用地约5000亩。配合财政发行40亿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支持郑州路两侧及周边地区改造等项目。
三是加强生态用地建设“粗放”
反复强调“青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认真履行空所有土地的使用控制和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职责,注重严格源头预防,严格过程管理,严惩后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保护与调查并重。【/s2/】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核实补充永久性基本农田,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规划、建设、管理、补充、保护”长效机制。印发《关于改进管理办法,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制定全省首个市级土地整治验收标准;全市土地综合整治规模超过30万亩,新增耕地2万多亩,农民增收近4000万元。持续监督“大棚”问题。为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督,增加巡查频率,全市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907起,拆除复耕(恢复)668起,坚决遏制违法占地情况。
治理和预防并重。共处理了68个地雷,建造了2个新的绿色地雷,这些地雷已被列入国家和省级绿色地雷清单;有效打击非法采矿,立案侦查30起,收缴非法开采矿产9000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启动了7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检查(次)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多个,指导地方政府防控地质灾害隐患,有效应对台风“利奇马”等极端天气。
调查与利用并重。【/s2/】开展地质调查,完成城市地质调查总体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构建自然资源遥感“一图”,率先为批未供地和闲置土地处置、国土资源动态检查等提供基础支撑。,并获得国家测绘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完成青岛市基础地理和市场状况监测年度基础统计报告,监测结果广泛应用于海岸带保护利用、矿山恢复等方面。组织承办全省首届地理新闻行业大会,助力测绘地理新闻行业快速发展。做好测绘地理新闻服务,向有关部门提供5000多条数据。
第四,“精准”提升城市品质
注重倾听民意,倾听人民心声,凝聚人民智慧,开展城市质量提升提升四年行动,链接搭建其他14大攻势平台,与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广大市民共同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努力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制定运营计划。【/s2/】确定了建设优质城市空、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建设多元一体魅力城市、建设崇尚艺术的创意城市、建设治理有序的文明城市等五个攻坚战,并发布和引导实施。
优化交通布局。开始编制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提出青岛市交通设施布局的总体方案。修改中心城区专项停车场规划,近期规划22000多个停车泊位,推进停车问题处理。
促进城市更新。【/s2/】深化胶州湾老城有机再生示范区总体规划。制定娄山后老工业区和流亭机场地区的城市更新规划,为青岛老工业区后续的快速发展提供规划支持。编制完成中山路四方路区域保护更新快速发展规划。国际邮轮母港区的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以及起步区的建设性详细规划和单体方案,都通过了国家专家的评审,助推了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建设。
提炼城市设计。【/s2/】深化中心城市整体城市设计。街道设计指南汇编。
选择10个社区开展“阳光社区2019”城市空的微更新活动,与市民共同促进老社区公共空的品质提升,改善居住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促进激活和利用。编制青岛世界建筑博览会区域规划,开展青岛建筑博物馆选址论证。完善吉焦铁路沿线工业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推进四方机车厂等工业文物活化利用,将“工业锈带”打造成“生活展示带”、“文化展示带”。
完整的市政设施。【/s2/】率先研究全国市政设施用地布局“一个蓝图”管控。批准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用地整合控制专项规划,释放150多公顷土地用于绿地、公园、停车场等公共建筑建设。完成5g通信基站规划建设研究,提前规划5g通信互联网设施。
扩大地下空室。【/s2/】开展并完成《青岛市地下空开发利用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通过市政府的研究和市人大常委会的二审,为引导地下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法律保障。
V .惠民、惠企、创优的服务“有温度”
围绕“双招双引”,充分发挥机构改革的“化学反应”效应,逐一大力实施流程再造,推进出院服改革,以“不忘主动胸怀,牢记使命”为主题,巩固深化教育成果,努力打造“三导向、三导向”的服务环境。
打“一套拳”。【/s2/】着力优化经营环境,打好土地规划审批流程再造“组合拳”,推进“征地建设”,加快招商引资。通过减少一些项目、环节和要求,实施“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合并处理”,推进土地业务下沉、“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在国家部署前,同时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土地预审意见书两个证明),促进建设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权属,满足开工验线条件。审批前组织实施了220多项公示,征集意见1.9万余条。全市规划允许面积首次突破1亿平方米,达到1.0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公共管理服务和公共设施许可面积近500万平方米,大力支持为儿童提供教育、学习和教学、为病人提供医疗、养老和扶弱、覆盖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s2/】做好“一证”。【/s2/】深化房地产登记新闻、流程、人员一体化,力争全国一流,全省最好。全市共有房地产登记证90多万份,同比增长25%左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介绍便民措施。举办首届业务技能大赛,提升服务水平。开展自助服务、在线预约处理、新闻推送等。,全市办理环节从4个减少到2个,通常登记类材料减少到4个以下,房地产非公证继承(遗赠)权属调查时间(不含公告时间)从60天减少到5个工作日。90%以上的商家实现了“一日结算”,部分商家实现了“一小时结算”,向小区内开展移动服务,通过集中受理方式登记河南村小区、世纪大厦等6000多户;700多人(次)上门为特殊群体服务。
搭建“一个平台”。搭建一个与公司公众进行信息表达和交流的平台。首次启动规划成果和土地推广交流活动,近700亩建设用地和国际邮轮母港区(约4.2平方公里)18项规划成果向社会推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优化“项目管家”服务,建立覆盖投资前谈判、中期审批服务、后期监督检查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提供1300多次、640多个面对面服务项目的管家服务,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前提条件。试点使用集体土地建造租赁住房;全市将选择人才公寓建设用地,研究规划土地政策,增加土地供应,保障人才和人才招聘。注重官民互动,加强公众参与,规划展馆全年接待16万人次以上,网上发布新闻文章近2300篇。承办中日韩艺术邀请展、吴为山雕塑展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软实力。
回顾过去一年的就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市委的高标准和严格要求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仍有差距,如非法用地仍时有发生,闲置土地资源需要盘活和利用,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规划需要不断完善。去年,三民活动收集了423条意见和建议。今年,全国人大提出了119项CPPCC提案,开通了2.8万多条政府服务热线,开通了1200多条网上政治、民生、道德等问题,媒体监督曝光了2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答,这涉及到长效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我们深入反思了“不同区市规划审批标准不同”、“物业继承难过户”等问题,将“加强停车场建设管理”、“研究娄山河片区功能定位”等一些真知灼见吸收到重点行业中。
新时代,新使命,新责任,新行动。在深入整合自然资源和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将围绕“两个统一”的责任,着力提高自然资源和规划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强资源保护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空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可持续快速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城市品质的提升,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房,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使城市成为适宜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天堂;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登记,优化资源要素保护,支持实施山东自贸区青岛地区等重大战术,满足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用地需求;推进流程再造,覆盖土地规划审批全过程,推进房地产交易、登记、纳税“一窗口办理”,建立房地产登记“一网络办理”模式,全面提升公民满意度和收益感。
收尾:王亚南
标题:[本地]【三民述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岛2050远景规划打造国际大都市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9446.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