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地方违法违规举债将终身问责 中央不会“买单”
本篇文章977字,读完约2分钟
新闻地图
近日,财政部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长的报告》中透露,将研究出台地方债务终身问责和反追究责任制度,坚决查处违法问责行为。
财政部在报告中表示,有必要坚决消除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将“买单”、金融机构认为政府将“包揽一切”的错觉。
财政部表示,通过持续规范管理,截至2016年底,国家法定限额内的政府债务余额为27.33万亿元,债务比率(债务余额/国内生产总值)为36.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水平;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32万亿元,债务比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低于100%-120%的国际警戒线。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财政部还提醒,虽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一些地方政府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资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非法或变相借钱,风险不容忽视。
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非法借钱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政绩的看法不正确;部分金融机构放松风险管控要求,违规融资;对非法融资的问责不到位;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问责制度不健全,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不严格。
财政部指出,下一步要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坚决制止乱借乱还,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加,坚持谁借钱、谁负责,严格履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依法合理分担风险,积极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坚决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财政部表示,要控制新项目融资的财务“闸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的增加。督促金融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和严格检查。金融机构不得为没有稳定经营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或合法合规的抵押物的项目提供融资,并严格按照商业化原则提供融资。
在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方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则为基础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使债权人和债务人依法分担风险,及时有效地防范违约风险的蔓延。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审慎处理,继续整顿违规担保,纠正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不规范行为,鼓励地方政府依法增加信任,防范现有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
财政部还表示,将为地方政府规范债务融资打开“大门”,适度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上限,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市场化融资和担保。稳步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转型。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政府债务立法,加强法律保护。
标题:重磅!地方违法违规举债将终身问责 中央不会“买单”
地址:http://www.qdpdly.cn/qdxw/17380.html
免责声明: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